老子第4章的句型结构

标签:
思东创作室文化 |
分类: 《老子》具体解说 |
一、汉语语法——判断句型归属:按照认识形态分类
陈述句(直接)——结构句(间接)
A1.道冲,——道的劲头足力量大,
A2.而用之,——使用它,
A3.或不盈。——不会用完。
A4.渊兮,——深远啊,
A5.似万物之宗。
注释:结构句与河图中心5一致,见逻辑图像
方法句(直接)——结构句(间接)
B1.挫其锐,
B2.解其纷;
B3.和其光,
B4.同其尘。
论述句(一体)——描述句、陈述句(分立)
C1.湛兮,——清澈啊,
C2.似或存。——好似存在或非存在。(描述句)
D1.吾不知谁之子,——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
D2.象帝之先。——在象帝之前。(陈述句)
二、结构解析——逻辑图法,用制图符号连线和自然语言标注
本质环节的逻辑图——依据思维规则“两分法——同一律”展开,与河图3一致
┌属性:道—冲
陈述句┼形式:而用之—或不盈
└本质:渊兮—似万物之宗
具体环节的逻辑图——依据文字的属性和功能展开,与河图5一致
┌本体:道
├属性:冲
├连接关系、一体形式:而
│
陈述句┼形式┼替代关系:或
│
│
└本质┤
本质环节是理性层次的分析方法,它要按照思维规则划分句子结构。具体环节是知性层次的分析方法,它要按照汉字的属性、功能详细地解析句子结构。由此构成汉语语法在解析句子结构时的特点:它是依据认识能力分为两个层次两种形式,解析的结果与句子本身的认识结构、逻辑结构保持高度的同一性。由于两种解析方法都体现出语言结构与认识结构的一体性,都与河图结构一致,因此二者之间只有形式不同,本质属性一致,都是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正确答案。相互之间的区别在于解析的清晰程度不同。
由于老子的思辨能力处在理性层次上,它强调语言表述的形式与思维规则要一致,因此在下面的解析中,我们大多采取本质环节的解析方法。目的是让读者懂得:思维规则是科学表述真理的格式,与思维规则一致,就是符合汉语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句型结构。
┌形式:挫其锐
├形式:解其纷
方法句┤四种形式
├形式:和其光
└形式:同其尘
┌形态┤
│
论述句┤
└属性┼形式:不知谁之子
三、汉语逻辑——认识论模板定位:揭示隐含的认识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