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思东
思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56
  • 关注人气:5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逻辑解析坚白论

(2011-08-16 06:08:40)
标签:

教育

谭业谦给出的《坚白论》【原文】

坚白石三,可乎?”P37

曰:不可。

曰:二,可乎?”P38

曰:可。

曰:何哉?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得其白也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P39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P40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也?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P40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P41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白固未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与之然,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力与知果不若因是。”P41

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坚以手,而手以棰。是棰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P42

对《坚白论》的逻辑解析

一、首先确定命题形式

┌坚白石三,不可——不成立

关系命题┤

└坚白石二,可——成立

显然,这是与《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不同的命题形式。它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在其中。

具体内容如下:

“坚白石三,可乎?”——提出问题

曰:“不可。”       ——给出答案:否定性

曰:“二,可乎?”  ——再次提问

曰:“可。”          ——给出答案:肯定性

曰:“何哉?”      ——理由根据

这里的逻辑结构图为:

          ┌坚白石三,不可(不成立)

┌命题形式┤

结构┤        └坚白石二,可(成立)

└理由根据:何哉(在那里)

二、接下来便转入具体的论证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坚白两分——两种认识形式不同,不是“三”的特点。逻辑结构图为:

┌坚:手触感觉到的属性——对比分析

石(存在)┤认识形式分为两种

└白:目看把握的形式特点——直观反映

2、隐藏显露——两种形式一体,是辩证逻辑的基本结构

┌直接性:非藏而藏——显露形式┐

认识结构┤显露和隐藏两种形式一体      ├辩证逻辑

└间接性:自藏也——隐藏形式—┘连为一体

3、思维规则——“石”是存在,“坚白”是它的两种属性

┌表述形式:于石,一也;坚、白,二也,

思维规则┤辩证方法:一分为二

└思维口诀:存在是一,认识是二

4、论证结构——从逻辑规则入手,体现出从本质到形式到属性的动态逻辑结构。由此构成中国古代的逻辑理念与西方古希腊不同,它是辩证逻辑规则、认识论的结构而不是形式逻辑的分类方法。逻辑图为:

      ┌逻辑规则:延续“白马非马”的表述规则,转向了认识规则

┌本质┤规则:两分法——同一律

│    └逻辑关系:一分为二,辩证认识

│    ┌认识结构:两种形式、两种属性

论证结构┼形式┤规则:两分法——同一律

│    └论证方法:形式、本质、属性、结论四者同一

│    ┌抽象是逻辑法:三分法:从坚白分立到二者的综合

└属性┤规则:方法和结构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具体是结构法:本质两分,形式三分,动态论述

三、下面是对论证过程进行具体的逻辑解析:

1、从逻辑规则入手

命题:坚白石三不可,二分成立

①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②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

③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得其白也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④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批注:这是对逻辑规则进行的解说。隐含规则是具体表述真理的格式:白马非马。这里将“两分法——同一律”的表述规则模仿、移植到认识论中,由此体现出表述规则和认识规则之间的深化关系。二者形式对立,属性同一。逻辑结构图为:

┌隐含表述规则:白马非马:两分法——同一律

├论据:①②石白、石坚,都是认识形式:非三也

逻辑规则┤相外:指并列存在的关系

├③视得白,触得坚,认识的两种形式外部分立

└④白坚是认识的两种形式,应用在“石”上,不是并列关系

白坚石三者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其逻辑图为:

┌视得其所白,无坚

石(存在是一)┤认识是二

└手触得其坚,无白

这个逻辑结构图表明,坚白石之间是“一分为二”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名称关系。 

2、解说逻辑关系

①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②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③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④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

⑤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⑥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也?”

批注:这是对逻辑关系、认识论的结构特点进行的解说。两种认识形式分别用见与不见即显露和隐藏区分开,两种形式一体,不可分割开。由此体现出物的属性与分类认识不同,存在的“石”将白坚两种品质综合在一起,认识将它分开了。逻辑思维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住了。逻辑图为:

┌①内部隐藏:有自藏也——外部显露:非藏而藏

├②一为白,一为坚,然而石中是一体的,它自藏了吗?

├③认识是两种形式:见与不见,彼此分开,分离就是隐藏,表明层次关系

├逻辑关系

├④认识是二,组合为三,如广、修一体,这是比喻(不是举例)

├⑤白坚是物的形态不是指称,所以白坚同在于石中。(恶:表示惊讶,合二为一了)

└⑥没有坚白石,没有石为单一的白石,白坚不分离,固有属性, 

3、遵循认识结构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批注:这是对认识结构进行的具体解读:石作为存在形式,是一,认识形式不同,得到了坚白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都是石具有的,不是对石进行的分类,即不是坚白分开的形式,而是坚白一体的形式。认识环节的分类是: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属性分类是:知与不知相与离,形式分类是:见与不见相与藏。由此构成认识论的结构:两种形式、两种属性。

逻辑结构图为:

┌存在形式:于石,一也

│        ┌坚、白,二也:形式是二

├逻辑形式┤

│        └而在于石:本体是一

认识结构┤        ┌属性:故有知焉——有不知焉

│        ├形式:有见焉,——有不见焉

├逻辑推论┤

│        ├质:故知与不知相与离,

│        └量:见与不见相与藏。

└分析结论:藏故。孰谓之不离?——认识分为两种形式,两种属性 

4、解读论证方法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

批注:这是对论证方法进行的解读:两种形式对立,本质属性同一。都是对石的认识,二者是不能分离的关系。由此体现出“形式——本质——属性——结论”的四分法结构,逻辑图为:

┌形式:目不能坚,手不能白;

├本质: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

论证方法┤

├属性: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

└结论:坚白域于石,恶乎离?——坚白在同一石中,分离了吗? 

5、采用逻辑法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白固未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石]物而白焉。黄、黑与之然,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力与知果不若因是。”

批注:这是对逻辑方法进行的解读,它是从分到合的论述结构,论坚、论白是分立形式,结论是综合形式。由此构成辩证逻辑的特点:从分立到综合的论述结构。逻辑图为:

      ┌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为坚。

┌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物而坚。

│    └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    ┌白固未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

逻辑方法┼论白┼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石]物而白焉。

│    └黄、黑与之然,石其无有。

│    ┌结论: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

└综合┤

      └根源:离也者因是力与知果不若因是。 

6、采用结构法

“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坚以手,而手以棰。是棰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P42

批注:逻辑论证方法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形式,抽象环节是逻辑法:三分法——对立统一律,具体环节是结构法:本质两分法,形式三分法,本质和形式有机结合为一体,由此构成动态论述特有的结构。

逻辑图为:

      ┌条件:且犹白以目,以火见,

┌论白┼形式: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

│    └本质:神不见而见离。

│    ┌条件:坚以手,而手以棰。

逻辑结构┼论坚┼形式:是棰与手知而不知,

│    └本质:而神与不知。神乎?

│    ┌表述形式:是之谓离焉。

└结论┤

      └本质属性: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四、最后给出逻辑解析结论

对坚白石的论证得到了认识论的基本规则:存在是一,认识是二。两个层次两种形式是认识论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是依据逻辑结构展开,分为形式、本质、属性、结论。依据认识深度展开,直接是逻辑法,间接是结构法。由此构成中国古代形成的认识论结构。它是建立在辩证逻辑基础上的,包含表述规则、认识规则、论证方法、逻辑结构在内的完整形态。

2011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