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老子64章的逻辑分析

(2010-03-05 05:32:25)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瓦格纳的老子注
 

第64章的文本和结构对比

一、文本内容对比

1、语言结构给出的文本

64.1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64.2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64.3 为之 乎其 未有

64.4 治之 乎其 未乱

64.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64.6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 常于 几成而败之

64.7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64.8 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

64.9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辩证逻辑给出的文本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两种文本的对比分析

┌为之 乎其 未有,治之 乎其 未乱:具体关系,认识环节的联系

属性不同┤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于”是作用对象,动态的关系形式

┌九 之台起于累土:“九成”属认识 的形式特点 ,这里可能是笔误

表述形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 逻辑属性,思维和存在同一性

┌常于 几成而败之:“其”(它的)是对象,具体的关系

形式不同┤

└常于几成而败之:抽象形式,本质关系,逻辑格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矣”是叹词,口语形式

表述形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没有叹词,理性的命题形式

┌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用来)指定对象,具体关系

深度不同┤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抽象形式,理性环节本质关系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也”是叹词,口语形式

表述形式┤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没有叹词,理性的命题形式

 

二、文本结构对比

1、链体结构的形式

第一部分的结构被王弼注释为明确的链体结构。然而,前两个句子又被细分为两个分句,分别指涉统治者的社会等级和身命。它们构成了一个从属的链体格栅。

从句5中间开始,出现了另一个以“为”和“执”为核心的二分结构。它们与此章第一部分的对子不应合。然而,第一和第二部分形成了一个对照。第一部分描述了圣王容“易”且及时的行动,第二部分则描述了在事情已发展为灾难后试图有所挽救的笨拙努力。然而,在“为”与威胁尚未发生或“执”与事情尚在“微”“脆”之间没有可见的关联,因此两部分的两组串系无法关联起来。因此我决定将第二部分当做c型句的细分,此章结构为:(P663)

Ⅰ                            (64.1;64.2)

                              (64.3;64.4)

Ⅱ                              (64.5)

        c1         c2             (64.5,64.5)

        c1         c2             (64.6,64.6)

                                (64.6)

                                (64.7)

                                (64.7)

                                (64.8)

                                (64.9)

将文本内容代入到链体结构中,是这样的:

 a- 64.1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b- 64.2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a- 64.3 为之 乎其 未有           b- 64.4 治之 乎其 未乱

Ⅱ             C- 64.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1- 64.5 为者败之      C2-- 64.5 执者失之

                       [ 是以圣人 ]

      C1- 64.6 无为故无败      C2- 64. 6 无执故无失

C- 64.6 民之从事 常于 几成而败之

C- 64.7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矣。

C- 64.7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C- 64.8 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

C- 64.9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也。

解说: 这是根据瓦格纳先生在第一篇中具体分析给出的逻辑结构图绘制的。应该看到,以符号形式出现的逻辑结构属于抽象的形式联系,将内容代入到逻辑结构中之后,就会使它的逻辑属性发生质变,从抽象的形式联系转化为具体的逻辑关系,即从语言逻辑、形式逻辑转化为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的本质属性是表述的形式和内容二者不可分割开。

2、哲学结构的形式

64 章:关系之道——关系网模式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形式关系┤ 系统是四种形式

│        ├其脆易泮

│        └其微易散

│        ┌为之于未有

├本质关系┤ 本质是两分法

│        └治之于未乱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过程是三分法

关系之道┼动态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为者败之┐

│        └转化关系┤         结果是两种形式

│                  └执者失之┘ 

│                                  ┌无为故无败

│              ┌属性规律:是以圣人┤ 两种属性

│        ┌实践┤                  └无执故无失

└系统关系┤    └形式规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    ┌本质规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理论┤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是以圣人┼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系统规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