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张松如先生《道德经》研究的点评

(2008-07-14 14:12:02)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老子》第一阶段研究

            对 张松如先生《道德经》研究的点评

1张松如著《老子说解》译文

有个东西成于混沌中,

先于天地而发生。(发生是动态形式

寂静呵空虚呵!

独自存在而永不衰竭,

循环运行而永不疲病,

可以做为天地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所以勉强标志它叫作道,

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作大。

大又叫作逝,

逝又叫作远,

远又叫作返。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用“王”替换“人”

宇宙间有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啊。

王取法乎地无私载,取法乎天无私覆,

取法乎道无私生,取法乎广大自然。P143144

批注:这一解说同样体现出忠实于原著的特点。区别在于表述的概念形式不同。先于天地而发生。——这里的“发生”是动态形式。比陈鼓应的“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更加贴近老子的逻辑规则。突出了动态形式。其次是形式上的变化,用“王”替换“人”。

表述形式环节发生了改动,从哲学语言变为生活用语,体现出古代语言规则的特点。总体形式上更加符合时代生活的特点,但是思辨的成分减弱了。形式上同一性提高了,本质上哲学属性降低了。

 

2张松如著《老子说解》译文

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反向运动是本质属性:客观规律

保持着柔弱的状态,是“道”的作用。

天下万物生于可见的有,有生于不可见的无。P232

批注:运动形式从逻辑环节下降到本质层次。逻辑运动是圆圈循环,本质运动是向对立面转化。两种运动形式截然不同。

作者在“有无论”中添加了认识属性。“有”是可见性,“无”是不可见性。这一改动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逻辑规则。

 

3张松如著《老子说解》译文

生一,

生二,

生三,

生万物。

万物内涵着阴又包容着阳,

这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为和。P246

批注:作者的解说只是在生的前面添加了“化”字,使它的动态联系更加形象。这一做法属于形式上的改进,突出了观点自身的属性:动态联系。但是,他不能深入到本质环节,因为“道”的运动形式非常抽象,停留在字面上搞注解是无法说清楚的。

动态环节的两句话采取了直译的手法,与老子的观点保持了高度的同一性。缺陷是作者头脑中没有反思能力,他不能具体解说老子讲述的观点包含的真实内容是什么。

蒋忠明

2007年11月1日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