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江千佛岩,经变龛
千佛岩距离夹江县城不远,有1路公交车直达景区大门。看到造像之前,还有段序曲。从第一道牌坊入内,沿青衣江前行,岸边有数株黄葛树,记得最老的500龄。之后残存一段老街——聚贤街,其中列入县级文物的民居改造成为夹江手工纸的展示厅。随后到达第二道牌坊,与水文站紧临。千佛岩的造像即从此展开。

聚贤街,经过时展示厅尚未开门

看见了1-3号龛

4-6号龛

1980年的省保碑成了香案,为何在此烧香,莫非过去有重要的造像?

夹江的国保碑没有省、市级的碑好看

渡口,此处有楼道遗址的县保碑
省文物局网站的介绍,夹江千佛岩存162龛、2746尊造像,以弥勒佛、毗沙门天王和经变龛最知名。1958年4期《文物参考资料》则说有220龛,图版展示的维摩变、飞天及迦陵频伽、羽人、密宗龛,这次都未见,不知是看漏了,被水淹了,还是毁坏了。1956年公布省保一批时备注有271龛,或许有统计不准确的原因,但消失了很多确是事实。

造像集中在古泾口,画面右上方的观无量寿佛经变是画册经常使用的一龛

著名的弥勒佛、毗沙门天王和经变龛都在这堵岩石上

香火台下面也有造像,但我未到江边,漏掉很多,据说这段栈道开凿于秦汉时期

尽头有1956年的省保摩崖碑

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题刻

开阔处有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抗战时张大千曾对夹江纸进行过改进,很想进去参观,但时间不够了
因为写博,在网上搜索,读到百度上的一段话,古今文保的态度,令人嘘唏。
——明代以前两次塌方损毁了部分佛像,长期的风雨剥蚀使许多佛像表层脱落,“文革”时期开山打石竟使100余窟(1000余尊)精美的佛像荡然无存
——宋明两代多次建造佛像保护亭;清代县令在千佛岩镌刻了“禁止上下一带开厂打石如违严究”的文物保护禁令,这是千佛岩最早的文物保护官方告示;民国时期主持修建“穿山堰”的胡疆容县长,为了不损坏佛像,不畏艰险,开凿山洞,让堰水沿岩脚穿山而过
行走在堰上,两边清澈的水流过,心情舒畅。当天正月十五,老乡为大佛披新的红绸,鞭炮响起,回头佛像已换装。

134号毗沙门天王龛和135号弥勒佛龛是千佛岩的核心

其上136-137号龛也有一尊天王像,这次看到4尊,在千佛岩都算大龛

查资料说弥勒佛右手作无畏印,左手抚膝,两胁侍是法音轮和大妙相菩萨

左胁侍法音轮菩萨

毗沙门天王形象的反复出现,是否与唐朝对吐蕃、南诏用兵有关?

136号龛天王左胸护心镜的小脸

这次没有留意题记,只在整理照片时看见136号龛右壁的墨书

137号经变龛,可惜自己认不出主尊,也无从知晓造像的含义,这次见到3龛经变

137号龛的右壁,这种楼阁、飞桥的形式在经变龛中很普遍,龛沿上一格一格的雕刻不晓啥内容

另一龛经变,处理方式与137号很相似

楼上塔上都有小人,还有小飞天,与本文第一幅照片出自同一龛

许多画册喜欢用这龛观无量寿佛经变,阿弥陀佛和两位胁侍的头都没了

这龛比前面的小,但内容一个不少

飞桥是有檐子的

龛下沿的伎乐,中间两位舞者貌似很健硕

125号龛的菩萨像和莲台上的小佛

千手观音的信仰在四川很流行,这次看到3龛

152、154号龛

这龛应该是地藏菩萨吧?

有些小龛的群像也十分生动,红发神和小飞人吸引了我

还是这一龛,三头六臂手举日月的是阿修罗?我把这些奇异装束的归为天龙八部

128号龛顶的飞天,如果没错的话,其下又是一位阿修罗?

136号龛天王脚下的小人

龛外的力士,右边脸已脱落

136-137号龛之间的美女与鸟,面向经变龛,不知啥含义

这龛头像全部失去,龛下沿的残留还颇精致

塔形龛,见到5龛

造像多的龛容易吸引人

头部是文革打掉的?联想起弥勒佛与两胁侍的鼻子也被打掉

即使没有被人为破坏,自然风化的损伤也很严重

背光蛮漂亮

当时没太留意这些小龛,因为背景空落落的,龛外的力士就很醒目了

141号龛,衣饰如新,而面目全非

97号龛,有许多造像是脚踩单莲或双莲的,这是何意?

140号龛比较完整,左侧佛像脚踩双莲,两胁侍似乎是文殊和普贤菩萨

这龛空间较大
千佛岩景区还有各式古建筑,如蔡伦庙大殿、文庙大成殿、金龙寺大殿、关帝庙、聚贤桥等,这次也无暇寻觅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