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网站)
关口白塔位于彭州市关口镇西北的白塔坪,又名镇国寺塔。该塔建于北宋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因镇国寺原名福昌禅院,故又称为福昌寺塔。塔身通高28.34米,为密檐式13级方形砖塔。方形塔基每边长10米。全塔瘦高挺拔,外檐叠涩砌砖达13层,现已部分残损。塔内分为5层塔室,有蹬道盘旋可上顶层。在精制的塔砖之上,有“宋记”、“杨记”、“景记”、“义记”等戳印。砌塔之条砖和方砖对缝,用黄泥白灰沙浆粘合,其内并以扁铁为筋,增强了塔身的抗震性能,故至今该塔仍较为完好。塔旁原立有《彭州镇国寺新修塔记》碑,为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刻立,碑文记述此塔修建曾耗时7年,以及造塔的工费等。现碑已被移迁,剖为三段,残长2.26米,厚0.24米,宽约
1.10米。该碑的阴阳两面刻字均为颜体楷书。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领报修院返回彭州,经过关口,如今更名为丹景山镇,午饭后,决定寻找白塔。塔在场镇西边的山坡上,有一座新建的佛寺,塔在寺院的围墙外,需绕到老乡房子后登山。山道的一段石板路,已被踩蹋光洁,有些古朴。油菜花初黄,透露些许春意。
白塔有围墙,并挂着牌子,警示塔砖坠落危险。似乎白塔在当地颇具人气,逗留少许时间,已有多人来访。塔的四面都作雕刻,有些已脱落,佛、菩萨、金刚、飞天、八宝,各具形态。塔身两面设门,一面仅一层,室顶刻斗栱。另一面只具门形,不知登塔之道在哪里。
镇国寺塔以彭州佛塔的名义,于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亟待维修。(另外两座塔不顺路,只好放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