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
(2011-04-02 12:4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
学科分类 课题名称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申请人(课题负责人)
(签 名)
申请日期 |
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报 须 知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课题组中又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的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采取“双负责人制”,每个课题可以第一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的顺序填报两名课题负责人。
4、课题论证应尽量充分。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5、课题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确有困难可酌情给予适当资助。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请书按一式三份报送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课程名称 |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
|||||||||||
|
课题负责人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手机) |
|||||
|
朱正坤 徐光启 |
男 男 |
33 42 |
校长 副校长 |
中一 中一 |
肥东县高塘学校 |
13956020914 13855108197 |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手机) |
|||||
|
柯文景 谈 音长城 黄学昌 许 许 陈道龙 孙建义 张仁琳 汪长俊 童 吴保传 |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
45 41 43 56 32 30 46 33 33 35 32 33 |
副校长 办公室主任 教导副主任 教导副主任 团支部书记 教导副主任 教研组长 |
中一 中一 中高 小高 小高 中一 小高 中一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
肥东县高塘学校 |
13335517575 13865939448 13866723668 13866154413 15922412292 13485517750 13865989127 13866134038 13855161568 13966718093 13865939499 13965004733 |
||||||
|
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何时何处获奖 或交流论文 |
|||||||
|
|
|
|
|
|
|
|||||||
|
课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本校建立并形成寄宿制学校为主体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促进以校为本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 3、通过实践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确保学生“留得住”。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农村学生中绝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年龄偏小,心理较为脆弱,学校在学生入校时,要安排班主任在短期内摸清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力争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学生在大集体的环境中安心生活、学习。同时学校要安排专任的生活老师,在学生吃饭、住宿等方面精心管理,生活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宿舍动态,这样既方便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如家般的温暖。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安全、优雅、舒心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还应建立健全校安教育专家,征求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意见,集社会之智,把寄宿制学校管好、管出效益。
4、通过实践加大教学和教育力度,确保学生“学得好”。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起到育人作用,把学生培养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水平。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学校要利用寄宿学生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一是把师德要求放在教师素质提高的首位,狠抓教师的师德修养,树师德、重师风,全面提高师德素质。二是抓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接受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对教师也要进行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参加与学校的管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力量,形成齐抓学校管理的良好氛围和合力。 6、总结出农村寄宿制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县形成范例。 |
|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
|
|
研究主要内容: 1、校企合作,推行社会化服务与校内管理的结合。 2、寄宿制学校制度管理,健全各项制度。 3、店堂文化适应学生身心健康。 4、学生活动与学习、生活管理研究。 5、学生行为习惯与心理咨询。 6、家校互动。
研究的重点、难点: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的新路子,通过本课题实践,寻找出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
课 |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
|
一、国外研究的现状: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关注较多还谈不上正式研究,特别对留守学生寄宿制的专项研究较少,目前尚少此类的教育专著。 1、推进寄宿制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校本教研管理、评价与监督机制。 2、校企合作,推行社会化服务与校内管理的结合,寻找寄宿生管理最佳切入点。 让他们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培养健康心理。 |
|
|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
|
|
|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七至九年级实行寄宿,有丰富的资源和条件,可供实验中获得该课题的及时、第一手有关信息。2、我校在农村寄宿制管理中已有一定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3、本课题组研究成员是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教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在县、校领导重视科研课题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的大背景下,在实际中尝试、探索、应用、总结,学会探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申报的课题与本校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5、本课题已在学校立项,校长直接参与,并提供大力资金支持,分管校长直接主持。 |
|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
|||||
|
一、领 导 组: 组 成 二、专家指导组: 组 成
三、具体任务分工: 1、校企合作,推行社会化服务与校内管理的结合研究。
2、寄宿制学校制度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研究。
3、店堂文化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研究。
4、学生活动与学习、生活管理研究。
5、学生行为习惯与心理咨询研究。
6、家校互动研究。 四、材料、档案整理: 许峰 汪长俊 童兵 吴保传 |
|||||
|
预期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 |
|||||
|
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
序号 |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
1 |
2011.4—2011.6 |
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实施方案》、子课题实施计划 |
研究报告 |
许 童 |
|
|
2 |
2011.7—2011.9 |
校企合作,推行社会化服务与校内管理的结合;寄宿制学校制度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研究。 |
论文、图片等 |
张仁琳 汪长俊 |
|
|
3 |
2011.10—2012.1 |
店堂文化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研究。 |
论文、图片 |
孙建义 |
|
|
4 |
2012.2—2012.5 |
学生活动与学习、生活管理研究;学生行为习惯与心理咨询研究。 |
图片、论文 |
陈道龙 吴保传 |
|
|
5 |
2012.6—2012.8 |
家校互动研究 |
论文、图片、影像等 |
许岗 |
|
|
6 |
2012.9—2012.12 |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朱正坤 许 |
|
|
最终研究成果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
1 |
2012.12 |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论文集 |
论文 |
许 |
|
|
2 |
2012.12 |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
制度汇编 |
汪长俊 |
|
|
3 |
2012.12 |
寄宿生在校学习、生活视频集锦 |
视频 |
许 |
|
|
|
|
|
|
|
|
|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 |
|
单位盖章 |
|
县 |
|
盖 章 |
|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意见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