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作文教学设计与案例
(2008-07-14 11:20:42)
标签:
杂谈 |
“选择”作文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构想】
鄂教版语文教材在写作方面以“情境”为中心设计了一系列训练专题(如:“身边的人”、“春天的歌”),强调生活体验和单篇写作,而对写作技法的指导则散见其中,缺乏明确性和系统性。我个人感觉解决了“写什么”并不等于就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在学生写作实践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对写作技法进行规范与提升就显得很重要。本课想尝试一下写作技法的专题指导。
作文课主要有写前指导、写后评价两种类型。本课时定位为写前指导课。写前指导,可以侧重于提供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可以侧重于技巧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本课时拟把教学内容定位为 “话题作文的构思方法”。训练重点及设计理由如下。
一是“紧扣话题”。长期以来,我一直在班上倡导“自由作文”,即学生在观察感悟生活的基础上自主命题、自由成文,强调真情实感,淡化写作技巧。这样做,使学生作文走上生活化正途,但也使学生在审题、扣题方面极为欠缺:他们可以写出一篇很漂亮的无命题作文(比如周记),可就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考场作文更是经常出现跑题偏题现象。他们的思维可能很活跃、很开放,但缺乏目标性和严密性,不能在规定的话题或标题下写作。为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扣题方面的训练。
二是“突出主旨”。主旨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一篇好文章,其基本前提是:运用典型而较充分的材料,使主旨得到鲜明的表现。学生在这方面常犯的毛病有两种:一是主旨不清楚,表现在选材上是材料不妥当;二是主旨清楚但不鲜明,表现在选材是材料不够充分。本班学生尤其爱犯第二种毛病,导致文章内容老是不饱满,该出彩时不能出彩。如何打开思路,让学生在构思时就能迅速获取能够出彩的材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的构想是:如果按记叙文模式写,一般要有两个波澜、三个细节,方能出彩,所以构思的重点是围绕主旨设计波澜与细节;如果按议论文模式写,至少要用好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这三种论证方式方能使观点鲜明,所以构思的重点是围绕观点寻找正反两方面的名言和事例。
课堂形式为口语课,以口语课为载体来完成作文课的任务。由于口语课生成性极强,很多情况不好预设,因而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极高。学生的“说”可能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但能否成为课堂的有效资源,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评价”是指导的具体形式。我个人认为,本课时教师要把握好几种评价方式:当学生的“说”明显偏离课堂目标时,教师要作到纠偏性评价;当学生的“说”比较正确或精彩时,教师要作鼓励性评价;当学生的“说”有一定价值,而学生并未觉察时,教师要作点拨性评价;当学生不愠不火时,教师要作帮助性评价。通过以上几种评价方式,牢牢把握课堂方向,推动课堂讨论深入,掀起课堂高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习话题作文的构思方法
【教学重点】1、紧扣话题
2、突出主旨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两个波澜、三个细节的设计
2、议论文例证法中例子的选取、陈述与分析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进入情景。教师板书“选择”。提问:看到“选取”这个词,你想到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谈一谈。
(此为话题热身。以轻松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话题之中。)
二、布置学生活动:即兴演讲。
演讲题目有二(学生选其一):
第一题:讲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第二题:说一个关于“选择”的观点,并陈述理由。模式为:我的观点是……。我的理由如下:第一,……;第二,……;第三,……
(之所以设计两道题,是与构思的两种模式或两种体裁相对应,增强学生文体意识)
三、第一轮演讲与师生评价
1、请两名程度较好的学生分别按第一、第二题演讲。本轮演讲教师不提具体要求。
(选择程度较好的学生先发言,是为了尽快找到有一定水准的案例,以便下面展开讨论和评价)
2、学生自主评价:他们的演讲好吗?好在哪里?
(先让学生说。教师要随机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善于利用学生的“说”来印证和发展自己的预设)
3、教师小结性评价
1教师的引导:
好的演讲,评价的标准可以很多。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演讲内容是否在话题范围之内,或者说,演讲内容与话题是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二是演讲的主旨是否明确,是否鲜明。
(限制评价的范围,是为了直逼课堂目标。)
2回顾初一时学过的课文《我的五样》。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为何突出“选择的艰难”这一点的?
(有波澜,有细节)
3回顾初二时学过的课文《怀疑与学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怎样证明“学贵有疑”这一观点的?
(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构思的技巧,使学生在探究中有一个“拐杖”。这也是进一步利用课文资源。)
4师生共同拟定演讲的评价标准
第一题评价标准
项目 |
好 |
中 |
差 |
|
紧扣话题 |
|
|
|
|
突出主旨 |
两个波澜 |
|
|
|
三个细节 |
|
|
|
第二题评价标准
项目 |
好 |
中 |
差 |
||
紧扣话题 |
|
|
|
||
突出主旨 |
引证法 |
引用恰当 |
|
|
|
有点分析 |
|
|
|
||
例证法 |
选取例子恰当 |
|
|
|
|
陈述例子简洁 |
|
|
|
||
分析例子透彻 |
|
|
|
||
正反对比论证 |
|
|
|
(本环节系全课之关键。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生成与教师预设的关系,尽可能通过学生的讨论拿出评价标准。)
四、第二轮演讲与评价
1、再请两名学生演讲。要求:尽可能符合刚才讨论的标准。
(根据标准出产品。此环节使学生在演说中有更明确的规范,实际上是对写作技巧的实践与运用,也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
2、学生评价。要求:与标准对照,哪些方面做得好?为什么?哪些方面做得差?为什么?
(对照“标准”进行评价,一是进一步熟悉标准,二是运用标准。此环节将使写作技巧进入内化阶段。)
3、教师在学生评价中随机引导
(教学设计应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的生成留点些空间,同时积极引导课堂方向。)
五、指定材料演讲
1、学生活动:“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我们很早就学过。如果要围绕这个故事来演讲,怎么办?请大家在第一、第二题中任选一题试一试。
(第一题示例:讲请心理变化过程,突出“自尊的选择”。“波澜”可设计为“内心斗争”,“细节”可以是心理描写、幻觉描写等等。
第二题示例:先提出“义为选择之端”的观点,再简要叙述“嗟来之食”的故事,然后根据观点作些分析。)
(同一材料往往可以在不同的体裁下使用。因为体裁不同,构思的方向也不同。进一步操练构思技巧,同时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六、本课点题:本课虽然是一节口语课,但实际上是一节作文指导课。话题作文如何构思,今天我们用口语作了一个尝试。第一题实际上是话题作文的记叙文写法;第二题实际上是话题作文的议论文写法。记叙文要精彩,必须在构思时想好波澜与细节;议论文要精彩,必须在构思时想好例子的选择、陈述、分析等事项。当然,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否则,即使波澜细节设计得再好,例证法用得再高明,也都是跑题作文。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同时做写作技巧小结。)
七、布置作文构思:以“选择”话题,写一个简单的构思或写作方案。格式:
1、
2、
3、
4、
5、
(强化格式,是为了让学生在构思时有明确的规范,增强“技巧”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构思习惯。)
八、学生课后完成作文。
【教学小故事】
学生的答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
轮到陈城同学演讲了。他是一个思维很活跃的学生,是公认的“课堂风云人物”。且听他如何说。
“我按第二题演讲。我的观点是两利相权取其重!”果然,他一开口就不同反响,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齐唰唰地投向他。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反秦大军攻入咸阳。刘邦见到壮丽辉煌的秦宫,数不尽的珍宝,数千佳丽,就不思进取,开始在宫中享乐。这时张良提醒他:秦荒淫无道,才被灭亡,你一入咸阳,就开始享乐,这是助纣为虐!刘邦这才醒悟,于是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约法三章!” 他煞有介事地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刘邦,之所以成为一代帝王,与他在咸阳作出的这个重大决定密不可分。假如他一味享乐,只为眼前利益而葬送帝王宝座,他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刘邦在两利之间,选择了大利益!”
(笔者注:“决定”下的横线为笔者所加)
陈城话音刚落,“插嘴大王”邹启明同学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陈城的演讲有些偏题!他在谈‘决定’,没有谈‘选择’!”
我马上意识到:一个极为宝贵的教学机遇来了。
“那你认为应该怎样才没偏题?”我把“球”又踢向了邹启明。
“应该这样说:刘邦在咸阳约法三章,就是在眼前的享乐和未来的王座之间作出了一个选择。刘邦舍弃了眼前的享乐这个小利,选择了王座这个大利,这才是两利相权取其重!” (笔者注:“决定”下的横线为笔者所加)
…………
什么样的扣题严谨,什么样的扣题不够严谨,同学们终于有所悟了,陈城同学与邹启明同学的答案已作了最生动的说明。作文中最令老师头疼、最让学生困惑的“跑题”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的契机。我顺势作了小结:“扣题,从字面上讲,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选择’这个关键词多用几次,在文章中像满天星。大家切不可在中途把它偷换为‘决定’,那样就跑题了!”
学生的答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庆幸我抓住并利用了它。谢谢啦,我可爱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