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萧红》小小红军却各自奔走东西

(2013-06-18 06:34:08)
标签:

成就

石评梅

国人

不幸

制度

娱乐

分类: 影视评论

  影评:《萧红》小小红军却各自奔走东西

  文/张国飞

影评:《萧红》小小红军却各自奔走东西

  关于作家的传记电影,这一部拍摄的争议性是最大的,我没有看过萧红的代表作《乌兰河传》,也很少接触过她的作品,所以,对她的了解我也是通过这部电影才知晓一二的,才知道萧军和她的关系。

 

  今天,我看了一下她写的一些散记。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也是这样不断的抗争中,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也实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文人,特别是一个女文人的所有不能得到的荣誉。

 

  从萧军把拉上了文学之路,到萧军的离开,她感情事业都在走下低谷。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萧红一生受尽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才华横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与张爱玲等并称民国四大才女。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她的作品曾被忽视、被误解、被低估,但经受时间的考验,愈加显示出其永恒的价值。

 

  生活在现在的萧红恐怕就不会那么幸运了,她不会遇到一个像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师的提携,在当下的中国,如果你要是说你是作家,那一定会被很多人嘲笑的,试想在这样的环境是否还会出像萧红这样的伟大作家呢?

 

  以目前的稿费制度一样让萧红无法活下来,现在的稿费还维持在1987年的标准。总之,当下的中国没有让文学生长的土壤。

 

  这部电影上映时票房惨淡,那是因为当下的中国人不喜欢悲剧,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很不景气的年代,更多人需要的“正能量”,如果这样的“正能量”不包括从悲痛中寻找力量的话,到最后国人依然处在悲痛中。

 

  她31岁就离开了我们。她的一生注定是颠沛流离的,她的一生都在受着贫穷的折磨。最后竟然客死异乡。从她的文学才华和她的人生经历都在成就着她。(文/张国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