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评

标签:
桥梁不断信息含义艺术创作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 |
关于影评
(文/张国飞)平时自己特别喜欢电影,所以身边就聚集了很多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叫李想的朋友,他是一个编剧。
在他编写剧本的时候,总是会先先想到结局,也就是靠着这个结局去写电影剧本。他的这个诀窍屡试不爽。
后来,我才知道,有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比如你去厨房炒菜,你总是要先知道自己要炒什么样的菜,然后才会去准备食材,而后去炒菜,最后炒出你想要的菜。
以下内容来源于《第十放映室》:由于电影消费具有一种特殊的“先付费后消费”的特点,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关注影评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希望影评能够起到消费预警的作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抵消电影消费的风险。但是影评的这个基本功能正在被国内的电影营销行业所滥用,各种红包影评和水军营销正在极大地损害着中国电影的商业信誉,透支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心。这一点如果不能及时得以遏制,中国电影行业刚刚建立起的专业影评环节,很快就会面临消亡。
对于影评而言,为观众提供基本的消费参考,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合格的影评需要为观众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供观众自主判断这部电影是否适合自己去消费。因此好的影评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给观众提供一个好和坏的标准,而是要给观众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让观众自主做出判断。
同时,影评在摆脱了基本的消费参考功能之后,好的影评本身还是电影作品的延伸。电影就像寓言,而寓言本身不会讨论自己的意义,它需要别人来讲述寓言的道理。电影可以讲故事,但却无法讲述自身,一个电影导演所能说的所有话语,最后都隐藏在电影中了。当电影上映后,导演不必再去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的电影,而必须要要解读的权利交给观众。这时,影评才获得了它不可替代的专属地位,它要将那些隐藏在影像之下的韵味和价值明确清晰地展示出来,以此让观众和电影之间获得交流和互动。
在这个基础上,影评还有更高一层的含义。影评对电影的阐释是合法的,但它的阐释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影评也并不是要建立一套凌驾于电影之上的话语体系,而是要通过完整、系统的电影知识的梳理,以及基于电影史的评价范畴,对当下电影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最终为电影这门艺术建立系统知识。在这个层面上,影评人有很多任务,其中包括选择优秀的电影推荐给观众,对有争议的电影进行有效评价,对当下的电影现象和趋势做出判断,对电影风格的发展进行敏锐的观察,抵制营销谎言,发掘被遗忘的佳作,等等。这种电影评论的任务,就是争取电影艺术的彻底独立,让人们认识到,电影是一门有着独特语言、历史及其系统知识的艺术形式。
基于以上,影评必须要独立,而且应该尽最大可能争取完全的独立。独立性是影评与充满了商业气息的电影营销手段对抗的最重要基础,但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当电影的艺术创作都无法争取独立性时,要求影评做到完全的独立和超越功利性,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
无论如何,电影需要仲裁者。除去硬邦邦的票房数字外,影评是无法做到彻底的公允的。但是,尽管如此,影评人必须保持他们富有个性的判断力。影评人的个性不在于总能在不同的意见中准确地给出平均值,而是坚守某个原则不断发展和深化,不随波逐流,不见异思迁。影评应该比观众更能敏锐地察觉出电影中有价值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真正的进步,也可能是让人气馁的倒退。影评是一种试图在艺术和科学之间取得平衡的工作,虽然它永远都不可能会获得完全的成功,但正是这样的努力,才能让影评成为沟通观众和电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