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重见天日》德国硬派导演赫尔佐格的经典之作

(2013-01-14 09:45:27)
标签:

场景

蓝本

张艺谋

上帝的愤怒

现代启示录

娱乐

分类: 影视评论

  影评:《重见天日》德国硬派导演赫尔佐格的经典之作

影评:《重见天日》德国硬派导演赫尔佐格的经典之作

  (文/张国飞)很多电影都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或人物改编,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不过,总是觉得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是像电影《重见天日》所描述的那样简单。这部电影似乎也有着导演的一厢情愿。

 

  《重见天日》这部电影是根据传奇人物迪特·丹格拉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的蓝本是德国硬派导演赫尔佐格1997年的纪录片《振翅高飞》而进行改编的。

 

  说到这部电影就必须要介绍下两个人物:一个是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另一个是德国硬派导演维尔内纳·赫尔佐格。

 

  认识演员贝尔是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时,之前看过他演的电影,但是,并不知晓这位演员,因为张艺谋的电影才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他是在斯比尔伯格导演的《太阳帝国》的那个小主角,从此成名的,忽然觉得自己好无知,看过了很多电影却不能全部知晓演员或导演,这个以后要多了解下了。

 

  再说下导演维尔内纳·赫尔佐格,这是他推出的越战题材明显的带有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电影,也是他多年来不再推出自成一派的纪录片之后的第一部经典越战电影。赫尔佐格最为鲜明的身份标识便是“新德国电影”四位主将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赫尔佐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和文德斯等导演,推动德国战后电影创作进入了新的高潮。赫尔佐格从题材到艺术风格与其他三位导演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赫尔佐格曾说:“就因为我是独自一人,而且还将独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难将我的影片归入这里的某个流派。”在他影片中,主人公大多是绝望孤独的反叛者,他们的语言常常令人费解,正是这种言语上的缺陷使他们饱受折磨,也注定他们的反叛必将失败。然而他们并不放弃,他们孤军奋战,“像一个个狂躁且负伤的斗士”。

 

  1960年起,这位自学成才的导演就离开德国,开始了在美国的电影创作,并在国际影坛树立了良好声誉。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曾将赫尔佐格的《人人为自己,上帝反众人》列为他“一生所看到的十部最好影片之一”;而美国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也对赫尔佐格的电影情有独钟,不仅购买了他许多影片的放映权,而且还在他后来拍摄的《现代启示录》中学习借鉴赫尔佐格在《上帝的愤怒》中拍摄探险队乘着竹筏沿着亚马逊河漂流的镜头。

 

  1942年9月5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并在那里度过他神秘的童年。他十二岁时与母亲迁居慕尼黑,十五岁写出第一个剧本,并在十七岁时放映了一部监狱改革题材的电影。他曾在德国的大学学文学、戏剧、历史,并获得过奖学金。他青少年时期酷爱旅行,遍游英国、希腊、墨西哥等地,十八岁时到过苏丹旅行,丰富的旅游经验为他的电影带来独特的景观色彩。

 

  荷索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而且都在很少的预算下完成,由他自己兼任制片和编剧。他很早就在慕尼黑铁厂打工挣钱,并用偷来的35mm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短片。1963年,他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拍摄了《荷拉克勒斯》、《沙上游戏》等三部短片。据说1966年还在太空总署赞助下拍摄电视作品。

 

  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生命的讯息》(1967),描写纳粹在被占领的希腊的暴行,但影片并不仅限于对历史的如实描绘,而留下更多的篇幅将这种暴行寓言化、普遍化。这种对人类历史政治的终极思考,是影片呈现出一种非凡的品质,因而获得68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

 

  1972年执导著名作品《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又名《天谴》),影片再一次将历史事件寓言化,16世纪欧洲殖民者侵略美洲的冒险在片中成了一个激情而孤独的狂想者的疯狂行为。历史背景被从影片中剥离出来,而人类的本性才是导演最为关注的主题范围。影片被英国《Sight and Sound》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佳片之首,他也成为国际影坛最受瞩目的德国青年导演。

 

  看到这两位人物,国飞觉得这部电影是你观影的必看电影,据说,贝尔为了拍这部电影生生的瘦下20磅,对于电影中的很多场景也都是真实的如纪录片般进行拍摄的。█张国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