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毛女爱情观”不必过于惊诧
□李晓亮文
近日,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提到年轻人中流行的“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一位“90后”女生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另有大一女生表示:“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详细]
舆论反应来看,这些“前卫”观点,让很多人不安。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者有之,愤而大骂“90后”脑残者有之,苦口婆心作悲天悯人状,劝小女生迷途知返者有之。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反应是否有些过度呢?批评者可能被怒火烧红了眼,根本没有心情,或许也不屑针对两位女生的原话进行驳斥。大量的激愤之语,其实是建基于自己头脑中预设的一个虚拟标靶,而罔顾人家发言的假设前提。无的放矢的批驳,纵使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其实也不具有多少有针对性的说服力和正当性,只是一种自我煽情和对空发泄罢了。[详细]
[新闻回放]

资料图片:2009年3月4日,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挤满了会场。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北京市2009年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在北京市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吸引了数万女大学生到场应聘。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种好的选择。当年的白毛女也可以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黄世仁对着干。”
昨(14)日,《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
现场,“90后”女生小谢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点也不要紧。”
文学院蔡姓大—女生的想法让现场—阵骚动:“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对此,熊元义分析:“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阶层。”
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许祖华则认为,“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的观点,是在后现代语境下提出来的。如果仅仅从文学角度看,是对特定历史时期下价值观的颠覆,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从当代的生活上来说,现代“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是—种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至于做了这种选择,是否成功幸福,谁也说不清。但他不认为大学生应该这样选择,人的生命价值尊严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创造。(记者万建辉通讯员黄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