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老太婆

(2009-07-10 18:37:03)
标签:

杂谈

史老太婆

文/张国飞

    史老太婆是我们贾庄村民们对她的尊称。史老太婆

    她是远近闻名的神婆子,她能调动各路神仙,所谓的神婆子也就是鬼婆婆,半仙半人,她这神婆子用自己的神气,她治好了很多妇女的乳腺炎还有小孩的咳嗽,其实她还是是多少有些医术的,她行医时不用药也不用别的医学用品,只需要一根针就可以了。嘴中念念有词,那针被火烧后通红,等那针没有了颜色,就插入了某些部位,那人就会不断的吐水,还有吐血的。她行医从来都是不收钱的,完全是帮助大伙。

    她的辈份在村上是最长的,我们都称她为太婆。

    史老太婆过完年就72岁了。都这把年纪了她还能陪着老伴一起坐6天6夜的火车,穿越大半个中国到她的大女儿那里去住上一段时间。她大女儿是在90年代支援边疆建设移民过去的。那时候大女儿还小,就和同村同姓的人家乱搞就怀孕了,史老太婆一家人都实在没有脸呀,就趁着政府的移民政策悄悄的把大女儿弄到了边疆,到那里支援边疆建设去了。

    一开始这史老太婆也不愿意去大女儿家里住。

    到他60岁的时候,两个儿子和她分开了家,只剩下孤苦伶仃的两个老人,人上了岁数就开始思念女儿和儿子,可是两个儿子有了自己的家之后就不认这个老太婆了。

    为此村里还专门召开了会议几个村干部主动的把两个儿子和史老太婆还有她老伴聚在了一起,共同商讨怎么样赡养两位老人,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史老太婆归大儿子赡养,她老伴归二儿子赡养。

    不到半年,两位老人最后又自己在村头的他们家的菜地里,自己动身建起了草棚,两老口相依为命。

    大女儿知道了这件事就打电报让两位老人到她那里去住。虽然这女儿也不让她们省心,女儿毕竟是父母的小棉袄。两位老人就去了边疆。那时我才上小学。两位老人从边疆回来后带了很多的奇特的东西,像头发丝一样的东西他们叫它发菜,听说很好吃;还有甘甜可口的哈密瓜,还有甘草。

    史老太婆的老伴很是能干,无论是庄稼活还是别人家盖房子,还有村子里红白喜事都会找他来帮忙,他去了一次边疆后,根据边疆那里的生活习惯和特点制作一种特别省柴火又不会冒很大烟的炉灶,方圆十几里的炉灶都是他帮忙改造的。到别人家帮忙也只是吃个饭从来不要钱的。他还发明了一种既省力又水大的压水井。

    不过世事无常,前年听村里人讲,史老太婆的老伴去世了,死于脑溢血。就剩下孤零零的史老太婆了,到大儿子家,大儿媳妇让她住在过道里,那里冬天无论是下雪还是刮风都特别的冷。老人家承受不了就跑到了二儿子家,二儿媳让她给自己照顾孩子,住在了西侧的偏房那里是养牛的房子不过不会遭受寒冷了。

    总算熬过了漫长的冬天。

    开春时,镇上动员要想富先修路,建设新农村要先把路修好。各家各户都动员起来了,一条贾庄通往镇上的乡村砖路修好了,大儿子在路的西边,二儿子在路的东边。

    史老太婆说这么好的路要栽些树才好。老人家自己动身孙子们帮忙就在路的西边载了一排的枣树。

    第三天,大家伙起来发现,小小的桃树上挂在史老太婆。

    那桃树的枝桠间才刚冒出绿牙!

 

 

==============================================================================================

从7-4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7天。14篇小小说也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面前,真的是有一种快乐无处诉说的感觉,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对于坚持所带来的收获的快感。

以下为10号之前所作。特列表于下,我会陆续的放在博客上。

《如此教师》

《新同事》

《孙老太太》

《史老太婆》

《爱我就抱紧我》

《吕校长》

《再说贾庄》

《我们镇的小网吧》

《网吧众生相》

《命背》

《梦想》

《城市牛皮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同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