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化学反应的方向

(2011-11-10 08:57: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前一段时间,我设计了一节课——《化学反应的方向》。主要分四个环节,第一是预习学案、梳理疑问;第二是汇报问题、尝试解决;第三是精讲点拨、总结提升;第四是达标测评、当堂反馈。上课时,教研员岳老师和我们同组的几位老师都去观课,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和相互的交流也比较多,从效果上看,大部分学生达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课后岳老师也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可以保持的特点:

1.注意了目标的达成,每一环节都围绕目标展开,最后总结时反扣目标,对照目标看达成的情况。

2.用问题线索、活动线索、知识线索串联起一节课,条理清晰、比较流畅。

3.教师的点拨适时、到位,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效果,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强。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高中的理论课,必须要搞清楚这种理论的功能和价值,通俗的说就是为什么要学这个,学了它有什么用,再加上开始上课时的情景创设,这样串起的一节课学生既知道学了什么,有明白为什么学这个。

2. 一节课目标明确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落实目标,但重在落实,每一环节再加强落实学生才能学得扎实。

3.本节课的归纳总结有点欠缺。

4.使用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时的注意事项没有着重强调。

5.巩固所学时要检查落实,要解决错题或掌握的不太好的地方。

6.对照课标、教材,注意巩固题的难度、广度,不能太难、面太大。

    总的来说就是环节的设计再精致一点,重点落实,注意挖掘课标、教材,理解到位。

很巧的是,第二天我们去十二中观课,正好也是这节课,分别由十二中的史老师和外国语中学的梁老师上课。对比这三节课,我有很深的触动,十二中的史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课堂探究为主,以学情为基础,精心设计问题,达成了知识的落实。而梁老师则很有自己的一套上课的思想,体现在这节课上,就是这节课讲得很透彻,步步为营、一步一景,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渗透了方法、情感的教学。这充分说明梁老师对课标、教材、考纲的整体把握能力之强,个人教学功底之深。看来,多学学别人的长处,注意对比自己的特点,不断成长,也是可以有很大进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育感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