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草木书》之十五:苦槠子、白果

标签:
赣南草木苦槠白果银杏 |
分类: 散文:赣南笔记 |
炎炎夏日里,刚刚结果的苦槠子
http://s16/mw690/001DJDxrgy6TQJlPqA7bf&690
即将成熟的苦槠子
http://s6/mw690/001DJDxrgy6TQJoZu4t05&690
细长、锥形、褐色的苦槠子
http://s15/mw690/001DJDxrgy6TQJqHPRQfe&690
千年苦槠树
重重叠叠的穗状苦槠树花
*
《苦槠子》
*
有的地方又叫嘟槠子,苦槠树的果实。
苦槠,又名苦栗、苦楮。山毛榉科。植物界的“百变金刚”、“分界树”,长江以北绝无苦槠树,而长江以南随处可见。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也能耐阴;喜深厚、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樟树是苦槠的异姓兄弟,心中有苦只对樟树说,心中有乐与樟树同高歌。有樟树的地方,往往伴有苦槠;有苦槠的地方,常常混生着樟树。寿命极长,是植物界的南极仙翁。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时,苦槠花也盛开了,是为谷雨之际。巨大的苦槠树上,穗状的苦槠花重重迭迭,或青绿色,或鹅黄色,虽无芳香,却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清新。
寒露一过,苦槠子便纷纷从枝头跌落地面。松鼠、田鼠最爱吃了,大有“日啖苦槠三百颗,不惜长作赣南鼠”的气势。地面上一层空空的苦槠壳,尽是鼠辈们的杰作。
苦槠树纹理溜直,结构细密,材质坚韧,富有弹性,耐湿抗腐,做枕木、犁头极佳。
苦槠子味道苦涩,然通气解暑,去滞化淤。浙江人、井冈山人多用来做苦槠豆腐、苦槠糕、苦槠粉皮、苦槠粉丝。而在赣南,似乎只有孩子们捡来当玩具。男孩拿来当炮弹,见人丢一颗,往哪里丢都可以,禁止打脸上、脑壳上。女生拿来当小石子,玩“打石子”游戏。也煮来吃,味道差劲,费时费力,剥开却只有一包干涩的淀粉,令人扫兴。据说杜甫穷困潦倒时,经常拿来当饭吃,度过了不少挨饿的日子。
《白果》
*
小时候只知道白果,不认识银杏。
其实银杏就是白果,白果就是银杏。又俗称“公孙树”,言其生长极其缓慢,四十年才能大量结果,正所谓“公种而孙得食”,故名。
赣南各地均有自然分布,石城、瑞金、于都、信丰居多。
其叶像一把小小的蒲扇,春夏葱绿,秋冬金黄,拾来做书签最为优雅。
清明时节花开,霜降后果熟。鲜果卵圆形,初为绿色,状若李子,熟时为柿子黄。果肉苦涩,小儿、小鸟皆不屑品尝。核果白色,两侧有纵脊。
核果入药清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可治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诸症。
因其俊美挺拔、苍劲潇洒、雍容华贵,各地以银杏为市树者,在在有之。如四川成都、辽宁丹东、浙江湖州、江苏邳州、山东临沂。
据统计,中国五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约有12棵,仅贵州省就有9棵。真是寿星中的寿星,活化石中的活化石。堪称“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