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重点

(2021-03-05 16:41:48)
标签:

脱贫成果

巩固发展

工作重点

分类: 扶贫论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脱贫攻坚的举世瞩目成果体现在多个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也有多个方面的内涵。大体说,重点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脱贫成果的巩固。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巩固”就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并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脱贫地区包括摘帽县、退出村取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解决的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的成果,这也是需要巩固的,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的发展进步。二是政策举措的巩固。主要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实施的财政投入、金融帮扶、教育帮扶、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有助于对减贫和低收入群体发挥可持续帮扶作用的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不仅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渡期的5年中还将对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成果缓解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有效的政策举措应继续坚持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加以完善。三是体制机制的巩固。脱贫攻坚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体制机制,譬如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机制,精准施策、精准评估的工作理念,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帮扶对象内生动力的发挥,等等。这都应充分吸收借鉴到5年过渡期对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工作中,充分吸收借鉴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中。[2]

“巩固”不等于固化,应准确把握“拓展”的内涵。《建议》中提到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地区,不是对原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摘帽县退出村的简单复制或扩大,应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动态调整。也就是说,拓展脱贫成果的“拓展”,从内涵上说,至少应突出四个方面重点。首先是帮扶对象的拓展。就个体来说,对于脱贫攻坚期间通过有效帮扶已经有了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稳定脱贫群体,必须从帮扶政策中退出;对于“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应纳入帮扶范围。就区域来说,西部有的省的贫困村确定后,并没有开展“回头看”,有的比较贫困的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也应在“拓展”中纳入帮扶的范围。其次是帮扶标准的拓展。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是根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提出来的帮扶标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时期,必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因此,“十四五”时期应该对低收入人口提出更高的帮扶标准和帮扶质量,促进低收入群体和欠发达地区更高质量的发展。第三是帮扶政策的拓展。脱贫攻坚期一些地方帮扶政策带有一定突击性,使之帮扶对象之间、帮扶对象同非帮扶对象之间产生了在政策享受方面的“悬崖效应”。譬如总体上说“十二五”期间的脱贫户,享受的政策就不及“十三五”期间的。这种状况使得政策可推广性受限,需要对政策设计加以调整优化,拓展政策包容性。第四是内生动力的拓展。一时脱贫易,一直脱贫难。特别在深度脱贫地区,应将帮扶对象内生动力脱贫的激情进一步拓展开来。譬如在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三大革命”上更使劲,在简化红白喜事、叫停铺张浪费、破除迷信活动、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更用力,逐渐消除落后观念,更进一步地走向现代文明。[3]

总之,“巩固拓展”的重点应把握住七个方面。一是保障生活。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切实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这些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如果社会保障跟不上、做不到全覆盖,巩固已消除的绝对贫也就会遇到一定难度。二是监测预警。应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根据标准,摸排筛选,建立台账,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三是稳定帮扶。应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期间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四是发展产业。要脱贫也要致富,发展产业至关重要。几十年的减贫实践证明,发展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应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继续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增加群众收入。五是稳岗就业。应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做到“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鼓励外出务工。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西部脱贫地区也应积极主动作好梯度转移的承接,既实现自身产业升级也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六是后续扶持。应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譬如畜圈、仓储、饮水、用电、网络等。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七是加强管理。应加强帮扶资金、资产、项目管理,特别应建立健全帮扶资产管理制度。摸清2016年以来帮扶资产底数,进一步明确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等。提高资产收益,实现保值增值。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1104 01 版);

 [2] 林万龙 十四五新词典》《光明日报》( 20201130 02版);

[3] 靳贞来《如何防范脱贫攻坚中的悬崖效应》《安徽日报》( 20190618 03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