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取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标签:
减贫胜利 |
分类: 扶贫绩效 |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1]这是精准扶贫的萌芽。
次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亘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3]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精准扶贫“四问”,等等。丰富发展了精准扶贫。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同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4]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譬如层层立下军令状,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加大中央财政支持等。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2年的33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69亿元(见表1)。据不完全统计,同期四川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735亿元,累计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超过1000亿元,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7900多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绝对贫困消除、脱贫地区收入增幅高于全国、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面貌显著改善、脱贫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扶贫体系日趋完善,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我国广大农村一举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广大农民彻底圆了千百年来的温饱梦、小康梦。全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见表2),其中四川766.6万人;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其中四川11501个;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其中四川66个;全国广大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
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还形成了“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动力是基础”的弥足珍贵的有益经验。[5]
国际社会对中国减贫方案给予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总之,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这一重大胜利,使脱贫地区发生了“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重大胜利,更是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6]毋庸置疑,脱贫攻坚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但也应看到,我国减贫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 习近平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30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02-26;
[2] 《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3]王思铁 《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年4月号,总第256期;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5年12月08日01版);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23日 01 版);
[6]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03月06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