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建:攻克深度贫困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标签:
深度贫困产业扶贫五大工程作风建设 |
分类: 扶贫论文 |
凉山不仅是我省也是全国闻名的深度贫困地区。对此,党中央十分关心,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作出重要指示;省委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会议并出台重要文件。如何抓住机遇,找准关键点和着力点,打好凉山脱贫攻坚呢?笔者认为应抓好“一二三四五”。
就是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重要而有针对性的政策。“凉山的贫困还是原始的贫困”也即彝族的贫困,对此,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好的政策。总体说,运用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次省里出台了《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从12个方面采取34条政策措施,选派5700多名干部赴凉山州开展综合帮扶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要求,从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现在的关键是州、县党委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千方百计把这些政策用好、用活,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把中央、省委的关怀,把重要政策转化为动力与行动,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决战决胜、不胜不休,上下齐心协力去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一个是群众的内生活力,一个是干部的内生活力。总体说,凉山州广大干部群众是苦干实干的,都有决心信心恒心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而且也有这样的优良传统。早在上世纪末的第一轮扶贫攻坚中就创造了干部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享誉全省。但是,确有一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盼、看情结滋生;也有部分干部,同样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担当,得过且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进帮扶方式,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关键在干部去激活动。要如此,我们的干部首先要避免自身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帮助贫困群众摆贫困,我们的干部首先就要自觉摆脱思想“贫困”、能力“贫困”、作风“贫困”。脱贫致富终究要靠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目前,凉山州的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就难度而言,生存条件差、人文素质低、贫困程度深,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特点突出。针对省委、省政府新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实施新的脱贫攻坚战略重点转移,即一是脱贫攻坚要由打赢向既注重打赢更注重打好转移,二是当年脱贫要由数量向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转移,三是攻坚目标要由如期向既注重如期更注重稳定转移。实施这一战略重点转移,主客观条件都是具备的。广大贫困群众一心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的企盼强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重要政策,选派大批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帮扶贫工作。政策支持力度之大、综合帮扶力量之强、覆盖范围和涉及领域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只要我们要乘势而上,就能取得战略重点转移的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的预期目标。
为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需得采取四大举措。一是切实提振作风。凉山州各级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是也有个别极少数干部工作不上心,做事出时间不出效率或效率低下,因而要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保证攻坚的推进。二是狠抓队伍建设。脱贫攻坚千条万条,关键在三条:一条是人、一条是钱、一条是章法;有人才能干事、有钱才能办事、有章才能理事。人和钱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已经大力支持,凉山各级要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三是开展暗访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暗访行动,倒逼干部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落实精准要求,避免扶贫“一兜了之”、产业“一建了知”、脱贫“一脱了之”等现象。四是严惩扶贫腐败。省委号召举全省之力支持凉山脱贫攻坚,人、财、物力骤增。要防患于未然,强化资金监管,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对脱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打好凉山脱贫攻坚战必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重点突破,综合治理,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要围绕减贫这个目标,采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都包括区域精准与人口精准两个方面;脱贫攻坚也包括重要民生、扶贫济困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持久动力、切实可行的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两重功能。特别要清醒地看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续坚持搞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工程”。精准做好产业就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禁毒防艾、安全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财税金融、国土资源、综合帮扶、社会帮扶、解决自发搬迁扶贫盲区问题、精神扶贫等12个方面工作。盯住最困难地方、瞄准最困难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凉山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