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多措并举 精准施策 扎实抓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
(2017-11-18 19:59:53)
标签:
杂谈精准扶贫劳务扶贫 |
分类: 扶贫文摘 |
原标题:精准施策 就业脱贫——11省交流就业扶贫经验
陕西:建立就业扶贫三种模式 扎实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农村尚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多数由于家有老弱病残或者需要兼顾务工务农或者自身就业能力弱等原因,不愿或不能离乡就业。对此,陕西省分类施策,建立完善三种模式,大力扶持就地就近就业。
紧盯困难人群,建立“三无人员+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模式
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是最难就业的贫困群体。陕西灵活运用政策,开发拓展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一是在贫困村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专门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具体办法是,乡镇和行政村开发适合“三无”劳动力的劳动保障信息员、农村保洁员、治安员等岗位,经人社部门批准后,安排人员上岗,每人每月给予300至600元的岗位补贴。今年,陕西省7031个贫困村在特设公岗安置“三无”人员34049人。二是将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编制外新增或退出的服务性、辅助性就业岗位界定为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其工资由用人单位负担。公益专岗实行政府推动、计划管理,省人社、扶贫部门制定下达计划,各级各部门开发岗位,县、乡、村组织招聘、安排上岗。到10月底,陕西省公益专岗共安置17806上岗就业,深受贫困劳动力欢迎。三是放宽城镇公益性岗位入口,在总量不增的前提下,贫困县腾退的城镇公益性岗位可吸纳“三无”人员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聚焦贫困群体,建立“扶贫基地+社区工厂+职业介绍”扶持就业模式
围绕扶贫开发,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吸纳或服务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是支持社区工厂吸纳就业。着眼解决搬迁移民就业问题,陕西省及时总结安康市平利县经验,制定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和创业人员在移民搬迁社区或乡(镇)、村集体的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社区工厂。社区工厂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1000元一次性岗位补贴,并对吸纳贫困劳动力不低于其员工总数1/3的,按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的50%给予补贴。政策实施5个月来,陕西省建成117个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4936人。二是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对管理规范、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由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每新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按每人每次500元给予其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目前,陕西省认定154个扶贫基地,新吸纳贫困劳动力4747人。三是鼓励职介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在提高职业介绍补贴标准的同时,设立季节性职介补贴,职介机构介绍贫困劳动力到季节性岗位就业、期限不少于3个月的,按每人200元给予补贴,帮助1.6万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充分发挥培训作用,健全完善技能脱贫模式
陕西省打破定点培训机构限制,允许各类合法合规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享受培训补贴;对80学时以上的培训,每人每天给予50元的培训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并组织培训机构深入农村开展培训,有效调动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积极性,增强培训实效,60%以上的受训人员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
到10月底,陕西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2.24万人,免费技能培训9.9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川省:多措并举 精准施策 扎实抓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
四川是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有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4大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今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人社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行动,充分发挥了技能培训在就业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1—10月,全省共组织14.9万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9%。
突出精准识别,夯实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基础
今年一季度,全省就业服务系统采取“大会战”方式,摸清全省尚未脱贫的272.2万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底数和今年计划脱贫的105万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底数。以贫困村为单位,建立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基础信息、就业培训等“一库五名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动态更新、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技能状况、培训需求等信息,为精准实施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分类施策,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效
一是组织“培训下乡”,把培训项目“送下去”。对贫困劳动力较为集中的乡村,通过“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集中授课;对贫困劳动力较为分散的乡村,采取“培训大篷车”、“田间课堂”等方式送培训上门,确保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举办“扶贫专班”,把贫困劳动力“请上来”。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技工院校、培训机构,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开设“扶贫专班”。采取单独编班、小班教学的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做到“包吃住、包学会、包就业”。今年,全省共举办“扶贫专班”486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3万余人次。三是实行异地培训,让技能培训“走出去”。组织培训机构,直接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川籍农民工务工集中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省外就业的川籍贫困劳动力2.9万人次。四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为技能培训“补短板”。从全省技工院校、省级劳务培训基地、就业训练中心中遴选45个单位,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对口承接45个深度贫困县技能培训任务,并在全省就业扶贫推进会上签署了对口培训帮扶协议。
突出“三个强化”,筑牢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出台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九条措施,明确提出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免费培训,并给予不低于50元/天·人的食宿、交通补助。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对就业扶贫特别是技能培训的倾斜力度。今年,省财政专门安排了3个亿的技能培训资金用于支持88个贫困县,全省共兑现落实各项技能培训补贴27.8亿元。三是强化工作督导。建立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月调度制度。强化工作督导,对技能培训不到位、进度迟缓、任务完成较差的地方,采取“发点球”的方式进行重点督导,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摘转自《精准施策 就业脱贫——11省交流就业扶贫经验》
2017年11月10日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