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陈柱)党的十九大报告最终版近日发布,贫困、脱贫成为高频词。为了在2020年实现目前近4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艰巨任务,全国26个省区市纷纷出招。
一、十九大报告关键字:脱贫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十九大报告整理,共提到“贫”27次,提到“贫困”10次,提到“脱贫”10次,同时提到“扶贫”4次,可见中央正视贫困的现状,同时下大力气去扶贫,最终让贫困人口脱贫。
提及贫困、脱贫的段落
1、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2、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5、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6、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二、全国脱贫目标
据国务院扶贫办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进展和成就数据显示,5年来中国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按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
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7%,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快2.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全国。
在十九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一节中提到:(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也就是说我国贫困人口已由五年前的近1亿人,下降到近4000万。
在十九大报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节中提到: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也就是说在未来三年,这近4000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每年将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三、各省脱贫目标
国家扶贫办称,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14个片区分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六盘山、秦巴山、武陵山、乌蒙山、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大兴安岭南麓、燕山-太行山、吕梁山、大别山、罗霄山。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五省市无贫困人口外,全国31省区市中贫困人口最多的前6个省(区市)分别为:贵州(372.2万人)、云南363万、湖南省
356万人、广西自治区 341万、江西(304.57万人),均超过了300万。
http://p2.qhimgs4.com/t01d1c9d9c978d071b5.webp三年后全国4000万贫困人口清零" TITLE="十九大后决战扶贫攻坚
三年后全国4000万贫困人口清零" />
四、致贫原因
大部分省份均提到致贫的原因为:环境恶劣、因病致贫、缺少资金致贫、因灾致贫、缺少劳力致贫、因学致贫、缺乏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意识等。
比如山东、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分析贫困发生原因时强调,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
河南、云南、河北等地则将石漠化、荒漠化、深山土地贫瘠导致的生存环境恶劣,列为致贫的原因。
而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缺口大,物流和信息服务滞后,市场可及性差。更重要的是,受这些因素及历史原因的影响,这些地区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观念也存在不足,成为脱贫攻坚的瓶颈、制约。
五、脱贫方法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脱贫、教育扶贫……各省根据自身情况,各出绝招。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江西明确2017年安排25个贫困县管护补助1.2亿元左右;山西今年拿出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30.5%,共11.76亿元,倾斜支持10个深度贫困县;河北省2017年省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75亿元,较上年增长51.6%。
产业脱贫。海南省,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热带高效农业;陕西省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1个中长期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江西省强调充分挖掘贫困地区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产业功能。
就业脱贫。陕西省到2019年,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稳定就业;新疆高原地区护边员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2600元,平原地区护边员由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2000元。
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需要搬迁的200万人;河北省2016年—2018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2万人;河南省对26.03万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健康脱贫。今年以来,山东拿出近2.5亿元专项资金,为全省242.4万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湖南省将建立15亿元省级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在10个深度贫困县开展工作试点;新疆将取消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单次住院封顶线,将贫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至60%,各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教育扶贫。黑龙江计划筹资4500万元至5000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学生约3.6万人;江西建立贫困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对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情况全程跟踪,实行落实资助政策校长负责制,确保不遗漏一名建档立卡学生;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省52.19万贫困家庭学生获得教育扶贫资助。
六、最新消息:十九大后 全国26个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
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二批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26个贫困县分别为:河北省望都县、海兴县、南皮县、江西省吉安县、河南省滑县,重庆市万州区、黔江区、丰都县、武隆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省南部县、广安区、贵州省赤水市,西藏自治区城关区、亚东县、卡若区、巴宜区、乃东区,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同德县、都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民丰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托里县、青河县。此外,江西井冈山和河南兰考县作为第一批摘帽的贫困县已经于今年年初宣布脱贫,目前全国已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为了保证脱真贫,真脱贫,贫困县退出程序严格,提出退出申请的贫困县需要通过初核、复核和评估专项检查,公示无异议才能退出,同时退出的标准也十分严格,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副司长杨炼介绍:中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低到2%以下,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的,错退率低于2%,漏评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高于90%的,才可以退出,但是这四个指标都是单一否定指标,只要有一项指标不达标就不能退出。为了保证脱贫稳定性,贫困县脱贫后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措施,不脱投入,各项帮扶工作还会继续推进。
资料整理:看法新闻记者黑向莉、蔡萌萌、李佳楠
来源:法制晚报 2017-11-0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