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扶贫杂谈(55)形式主义刨根

(2017-08-06 18:02:31)
标签:

杂谈

扶贫

形式主义

军事

中印

分类: 扶贫杂谈

/王思铁

最近,笔者博客转发了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有朋友留言:“不仅扶贫上,在许多方面形式主义,花架子东西太多。”这话有道理。为什么会这样?依笔者观察分析:

从历史轨迹看,自秦设郡县制后的几千年封建社会,地域广袤而交通与信息极度不畅,信息传递方式与行政层级不对称,官场从上到下就滋生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两个主义”不仅“联姻”,而且具有遗传“基因”。也就是说,它们既有滋生的土壤,也具有其传递性。

从行政体制看,目前行政层级多达五级,即便行政村虽说村民自治,但也难去行政化管理痕迹。这就使得上述“两个主义”,总是难以根治。况且,各个层级组成部门多且分工细化,使得“两个主义”在各个行业部门中都有所存在。在一定意义上说,不管哪个行业部门,不存在有无,只存在轻重。

从执政方式看,从上往下一级管一级、从下往上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是好事,办大事、效率高。但也因层级多、部门多,政策功能易强化,法治功能易弱化;加之,自我纠错机制功能不健全。一些地方、部门、领导的功利主义易产生,对上负责会多于对下负责,也因此,“两个主义”就容易抬头甚至泛滥。

从社会治理看,政府是社会“大管家”,往往政府强调哪项工作是中心、是重点,涉及到这项工作的行业或部门,“两个主义”就易复发甚至泛滥。譬如现在的扶贫领域就是如此。也所以,“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做法”写进了今年中央1号文件。其他行业部门并不是没有,只是没这么显眼罢了。

从表现形式看,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旗帜鲜明反四风,“两个主义”大有收敛。但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却又像川剧变脸,以新的面孔出现。譬如在扶贫工作中打着“创新”旗号,搞无当创新,使之“政治正确”。虽说“形式主义害死人”,但害死的是别人而非搞的人,所以,就难以避免屡“制”不止的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