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农村网络痛点多(5-3)
(2017-06-08 22:41:17)
标签:
脱贫攻坚扶贫论文农村网络旅游军事 |
分类: 扶贫论文 |
点击此处看原文 农村网络痛点多
因工作关系,笔者常跑贫困地区农村。在农村网络发展方面见到的问题:要么是村子里没有光纤更没有宽带不通网络,也没有电脑;要么是手机用户也少,即便有智能手机也多是为了通电话、收发信息。这说明,农村网络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发展中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句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
城乡发展差异大。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城乡网络普及差异依然较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网络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为33.1%,城乡普及率差异较2015年的34.20%扩大为36%。我国农村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娱乐等基础网络应用使用率方面与城镇地区差别较小,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在4个百分点左右;但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
非网民比重较高。农村居民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6.42亿,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9.9%,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0.1%,比城镇非网民占比高出20.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留在村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文化水平低且缺乏上网技能,这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
浅度网络用户多。农村网民虽然体量庞大,但浅度用户居多。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好的地方,网络覆盖程度已经实现宽带入户,家用电脑的普及率也逐年攀升,但从电脑的用途和使用情况来看,基本上还处于比较浅的阶段,鲜有人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更不说从线上到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手机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网络及需求。农村网络化进程基本是直接跳过了PC时代稀里糊涂地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但智能手机的使用场景大多是从PC时代演变而来的,农村居民的网络使用习惯还没有真正培养起来。
娱乐功能占主体。传播就其社会功能来说,有工具性传播和消遣性传播两大类。农村网民在网络的使用上,主要体现了网络新媒体的消遣性传播功能。与城镇网民相比较,农村网民更少浏览网络新闻、使用搜索引擎。能利用网络进行购物、炒股、银行账户管理的,更是较为鲜见。在条件好些的农村,许多网民将网络作为聊天和玩乐的工具,娱乐化倾向比较突出,譬如网上“斗地主”、打麻将等等。
人才紧缺较严重。从大环境来看,农村市场最缺乏的就是网络人才。不管是农村电商、农村网络金融亦或其他,当前网络人才匮乏已成为农村网络发展的掣肘。这一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村更显突出。笔者在不少贫困村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精准扶贫中填报数据时,多数村干部都不会操作电脑,只好由驻村帮扶干部填报,有的连驻村帮扶干部也不会的,更只好在乡镇或县城请人填报;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中,不少村的账务要么手工操作要么请乡镇干部代做,配备的电脑成了摆设。同时,一方面,还有不少贫困村还没有宽带,有的不通4G;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为节省费用即便有智能手机也多是用于通话,浏览网络新闻、使用搜索引擎等的特别少。
文/王思铁
城乡发展差异大。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城乡网络普及差异依然较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网络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为33.1%,城乡普及率差异较2015年的34.20%扩大为36%。我国农村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娱乐等基础网络应用使用率方面与城镇地区差别较小,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在4个百分点左右;但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
非网民比重较高。农村居民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6.42亿,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9.9%,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0.1%,比城镇非网民占比高出20.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留在村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文化水平低且缺乏上网技能,这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
浅度网络用户多。农村网民虽然体量庞大,但浅度用户居多。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好的地方,网络覆盖程度已经实现宽带入户,家用电脑的普及率也逐年攀升,但从电脑的用途和使用情况来看,基本上还处于比较浅的阶段,鲜有人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更不说从线上到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手机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网络及需求。农村网络化进程基本是直接跳过了PC时代稀里糊涂地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但智能手机的使用场景大多是从PC时代演变而来的,农村居民的网络使用习惯还没有真正培养起来。
娱乐功能占主体。传播就其社会功能来说,有工具性传播和消遣性传播两大类。农村网民在网络的使用上,主要体现了网络新媒体的消遣性传播功能。与城镇网民相比较,农村网民更少浏览网络新闻、使用搜索引擎。能利用网络进行购物、炒股、银行账户管理的,更是较为鲜见。在条件好些的农村,许多网民将网络作为聊天和玩乐的工具,娱乐化倾向比较突出,譬如网上“斗地主”、打麻将等等。
人才紧缺较严重。从大环境来看,农村市场最缺乏的就是网络人才。不管是农村电商、农村网络金融亦或其他,当前网络人才匮乏已成为农村网络发展的掣肘。这一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村更显突出。笔者在不少贫困村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精准扶贫中填报数据时,多数村干部都不会操作电脑,只好由驻村帮扶干部填报,有的连驻村帮扶干部也不会的,更只好在乡镇或县城请人填报;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中,不少村的账务要么手工操作要么请乡镇干部代做,配备的电脑成了摆设。同时,一方面,还有不少贫困村还没有宽带,有的不通4G;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为节省费用即便有智能手机也多是用于通话,浏览网络新闻、使用搜索引擎等的特别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