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农:变味的、农民不领情的扶贫

标签:
杂谈精准扶贫形式主义军事旅游 |
分类: 扶贫文摘 |
本博转发按:这篇文章是原创,我相信是真实的,也可能并不带共性,然而,用这种方式搞精准扶贫,显然与“绣花”要求相悖。转发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在城里或外地买房、购车,就把贫困户取消了。”我认为这应当取消,不管原因是什么。因为不这样,第一容易引起新的不公,第二容易导致不精准。
图片来自网络
原标题:变味的、农民不领情的扶贫
2017年5月31日夜
麦收季节,一队队包村扶贫干部急急匆匆乘车到村里去把正在地里干农活的贫困户叫回来:入户调查、询问情况、更改数字、重新填写报表。
乡里说:上级要来检查,不这样做不行……
驻村工作队人员说:上面要考核,表格占分比例重,为了报表要天天加班,什么事也干不成……
村干部说:天天开会,政策一天几变,自家的活全被耽误了,老婆一个劲的骂。村里本来就穷,这两年为打印、复印表格,村里就花费了几万元。不知道中央了解这种情况不?
贫困户说:我们种西瓜、栽烟时正忙着,你们把我们从城里、地里叫回家来让填报格,把农活误了。现在正收麦,你们又把我们从地里叫回,让修改数字,你们还有完没完?这哪里是在帮我们,简直是在扰民!
包户干部说:我们本来就给群众办不了事,大热的天,为了几个数字,行程几个小时。屁大个事,十分种就干完返程,还耽误人家干活,群众能不反感吗?
听罢这些,心情沉重......
精准扶贫,是全党的大事。高层如此重视,不惜物力、人力、财力,让贫困户致富脱贫。在基层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群众告诉我们:政策真的好,但不切合农村实际。干部也是好心,但只为完成任务,却不知道农民想要干什么。例如水的问题,国家花费几百万元给村里修水利工程,让浇地,而村里根本就没有水源,天旱时村民吃水还要到一里外的地方去拉水,国家的钱不是白白扔掉了?还不如花几万元把我们的吃水问题解决了实惠。
例如上面让整理土地。放着坡耕地不去改造,却把荒山给挖得坑坑洼洼。把原来的植被破坏了,牛羊又没处吃草。整理出的土地什么也不能种,国家白白花钱,我们都心疼。
例如搬迁扶贫。每口人25平方米,不要钱,这是好事。但新房子离村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远,我们是以种地为生的,住到那里,地怎么种?生产出的粮食放到哪里?农具怎么办?现有的房子拆了多可惜?不搬吧,国家又不给补助。以后,这里的水、电、路坏了,谁还给修?
例如,每年春节领导来慰问,给我们送米、面、油。我们是农民,缺面吗?缺油吗?何况你们带来的面和油,有我们自己的好吗?弄不明白。
例如,养殖补贴政策,听着很好,但要求每一户只有养十头以上的才给补贴。可是农村有几户能养起十头牛的?
例如,一旦查出家人在城里或外地买房、购车,就把贫困户取消了。你知道他们为啥买房、购车吗?那是因为孩子大了,娶不下媳妇,或结不了婚。女方提出要的,不然孩子要打光棍。他们买房借了多少钱?贷了多少款?他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有人购车也是又借又贷,是为了在城里照顾孩子上学,跑车是要养家糊口的。政府知道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