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江市为“插花”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新路

(2017-05-02 13:45:22)
标签:

杂谈

脱贫攻坚

军事

精准扶贫

旅游

分类: 扶贫文摘


原标题:内江市为“插花”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新路

  内江市地处川南丘陵地区,全市有行政村1649个,其中贫困村301个,这些贫困村大多分布偏远、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水平低、能力性贫困人口占比大,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支柱产业、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等多元致贫因素,是典型的“插花”式贫困地区。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内江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突出在“第一书记”选派、产业扶贫与农业供给侧改革融合发展、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等方面大胆创新,着力完善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体制新机制,积极探索丘区“插花”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一、实施“千名第一书记”选派计划,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落实选派全覆盖。在已选派420名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在2017年初,该市从市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增派586名村第一书记,基本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全覆盖。二是坚持多渠道选派。把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与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后备干部培养、基层党建骨干培养等工作有机结合,不仅从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同时整合学(高)校、医院、工商联、人民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三是注重选派针对性。按照“因村派人、人岗相适”原则,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村,注重从政府综合、计委农水、经贸、建管系统中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对无支柱产业、“插花”式贫困户村,注重从乡镇具有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或产业发展等能力的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市县(区)注重从党群、政法、宣传、文卫系统中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乡镇注重从后备干部、基层党建骨干培养对象、具有基层治理等能力的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为产业发展整体提档升级补齐短板

  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30个乡镇、500个村、1000名“第一书记”发展特色产业的“351”行动,强力推进成渝经济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在因地制宜、带状实施、连片推进、一村一业上做文章,大力推动贫困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二是围绕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为精准脱贫持续“造血”。继续推广实施“两集中、三权六化”投资收益扶贫机制、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等,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跨县区、跨乡镇布局规划,以点连线、以线成片、以片带面,成片推进、标准建设、规模发展、整体提升,专注发展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实施产业发展双促拓展行动,推进电商助农增收。开展农村党建电商双促拓展行动,探索建立网店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一店带一村、带多户”的脱贫模式,结合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规划,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把更多的“甜城味”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

  三、着力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工作,为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新突破树立“榜样”

  一是把握“两个精准”。在精准识别上再次对建档立卡成果进行“回头看”,对贫困对象进行再排查、再核准,加快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基础信息;在帮扶上围绕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制定落实帮扶具体措施和方案,制定台账、挂图作战,全面推进目标任务。二是推进“三个建设”。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贫困村的路、水、电、讯、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达标,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力量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示范和带头引领作用,确保通过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感恩奋进”等主题活动,强化精神扶贫工作,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三是落实“四有”要求。围绕示范村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贫困户有增收渠道、有家庭能人“四有”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大力推行“投资收益”等扶贫模式,强化贫困户就业指导、劳务对接等服务,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四是整合扶贫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扶作用,创新推进“扶贫日”“企业帮村”等特色扶贫活动,建立荣誉激励等正向机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引导各类帮扶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精准集中帮扶。

  四、突出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为推进“插花”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保障

  一是创新“1+4”精准扶贫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开创“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的指导意见》和加快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促进脱贫攻坚、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等4个配套《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方式,实现了让农村土地、农民资产、市场主体、农村劳动力、农村金融活起来,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健全“立体督查巡查”机制。建立健全专项督导、暗访督查、集中督查、执法检查、民主监督、验收考核为一体的“立体督查巡查”工作推进机制,制定问题清单,强化整改督办。并结合“五个一”工作制(即一小组、一专报、一推进、一巡查、一总结),采取随机抽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情况反馈、限期整改、复核问责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督查巡查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助推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保证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三是强化督查成果运用。建立健全督查结果运用机制,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绩效考评部门的每一次督查均做到了“三有”(即有督查报告、有督查通报、有督查处理意见),根据督查通报及处理意见,该通报就通报、该问责就问责、该调整就调整、该扣分就扣分。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将督查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强化督查导向作用,提高了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的震慑力和推动力。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