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救济”也提出了扶贫新要求

(2017-01-10 00:45:52)
标签:

杂谈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扶贫政策

产业扶贫

分类: 扶贫文摘

(原标题:“拒绝救济”也提出了扶贫新要求)

山西省岢岚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里扶贫工作会一开完,县文化局副局长马晓明就赶往水峪贯乡娘娘庙村,与他帮扶的3家贫困户对接。他带了600元钱和3袋白面,可入户“认亲”时却出了点意外——前两户都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另一户的主人刘顺喜却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当贫困户不光彩,我不能要!”(《人民日报》1月8日)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开展,“穷而有志”的贫困户或将更多地涌现。

一户贫困家庭的产生,往往有着多种原因,这必然要求“精准扶贫”。在扶贫的价值次序中,到底谁应该优先?不禁想到原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所写的一篇文章。文中,陈行甲谈了很多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有少数贫困户带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因为自己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

富兰克林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对于陈行甲的文章,由于切入角度、所在位置不同,可能其观点未必人人都认同。但不否认,从各方面的报道来看,陈行甲反映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扶贫确实先需要“扶志”,从扶贫实践来看,那些有志气的贫困户,往往更容易脱贫。

当然,把救济钱物接受下来,并不都是“志短”的表现。很多贫困户也想自力更生,可他们缺少门路。因此,如果在扶贫中,有关方面只是想到送钱送物,而没有其他办法,那么贫困户空有志气也无计可施。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针对扶贫户的情况不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将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志气。

“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 贫困意识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应该为“贫困的帽子不光彩”这句话点赞。从“拒绝救济”的贫困户身上,我们看到了扶贫攻坚的巨大希望。“拒绝救济”同时也提出了扶贫的新要求,提醒有关方面在“精准扶贫”方面有更多作为。

毛建国 媒体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