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负面清单的引束作用(5—4)

(2016-11-22 01:27:21)
标签:

杂谈

中国县域经济

脱贫攻坚

扶贫政策

军事

分类: 扶贫论文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引导约束作用

作者:王思铁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89期总第1188期) 更新时间:2016-11-21 9:54:0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是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撑;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

  2010年12月,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25类区域为生态功能区,涉及436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1%。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同意将240个县级行政区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扩容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的县级行政区数量由原来的436个增加至676个,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41%提高到53%。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对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国务院同意,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这意味着我国将着手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无疑,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于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干预、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任务,是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性、引领性的顶层制度,是精准治理开发国土空间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内在需要。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也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维护国土空间安全的关键举措,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的有力抓手。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针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少有在国内市场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尝试。我国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外资引入内资市场的生态功能区准入领域,是市场准入制度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笔者走访的四川一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多数县都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把着力点放在如何筛选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产业上。从四川的情况看,各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各县的工业园区也有明确的规划范围和规划的产业类型。因此,各县都注重突出梳理并统计本地现有主导产业、现有一般产业、现有资源禀赋的规划发展产业、无资源禀赋的规划发展产业等产业类型、数量和规模。根据不同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各县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将不适宜产业筛选纳入负面清单。

  根据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四川在今年初就对第一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42个县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进行了部署。其做法主要是依据各地生态脆弱程度、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而定,总体要求是生态产品供给和环境容量只增不减。对于负面清单上列出的产业,42个生态功能区县实施一票否决制,并对已有负面清单产业实施关停、转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则在四川宜宾南溪区、德阳绵竹市、成都蒲江县和凉山昭觉县等地开展,目前相关方案已经完成。该规划主要依据当地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合理划定生态功能区、农业区和城镇区三大板块。特别是其中的多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扶贫片区县,都把负面清单与脱贫攻坚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确保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双赢”。

  (作者: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四川省扶贫外资中心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