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扶贫札记(29)当前扶贫的最大敌人
(2016-05-21 17:42:18)
标签:
杂谈精准扶贫因病返贫军事旅游 |
分类: 扶贫杂谈 |
文/王思铁
前段时间,参加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组成的专家组到川东某市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据市上汇报,全市贫困居民中,因病致贫的占63%。笔者算了一下,这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21与9.1个百分点。目前,因病致贫返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最大敌人。这是个应引起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则急需深化贫困地区县级医疗改革。
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开展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因此,应加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的新的运行机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和纽带作用。
创新对下支持指导机制。创新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指导新机制,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构建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引导开展有序竞争。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定期交流轮岗的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的人员管理体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医疗机构的纵向协作,整体提升基层慢性病诊疗服务能力。
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农村贫困居民往往居住偏远又远离县城,因此,应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乡镇医疗卫生院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县级公立医院应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围绕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确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主要病种,明确出入院和转诊标准。做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实施健康精准扶贫工程。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特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政府的补助力度,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拓展渠道减少看病负债。积极探索联合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救助制度,在核查因病致贫家庭医疗票据、核实治疗费用的基础上,通过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累计结余资金报销、民政救助、各级财政筹集、动员帮扶贫部门单位捐助等途径,逐年消化解决其就医债务,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在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居民不仅是不少,而且普遍存在丧失生活信心的现象。有条件的地方应开展心理干预,减轻贫困户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使他们重获自尊、自强、自立的勇气,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