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脱贫攻坚,说说我们的心里话

(2016-03-03 09:50:30)
标签:

精准扶贫

杂谈

旅游

军事

分类: 扶贫文摘

平均扶贫难脱贫

  近日,我下乡调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发现平均扶贫问题在有的地方十分突出。

  其一,贫困村平均。有个县有50个乡镇,决定让100个村当贫困村,给每个乡镇按照2个贫困村的数量平均分配。但实际上,城郊乡镇和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已经达到了小康目标,没有贫困村了,而偏远丘陵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整个乡镇基本上都是贫困村。贫困村的数量按照乡镇平均分配,就会使得不是贫困村的村子享受了扶贫政策的倾斜,锦上添花,而真正的贫困村因为被平均掉了而失去扶贫政策的支持,雪中无炭。

  其二,扶贫资金平均。该县拿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贫启动资金,给每个贫困村平均分配10万元。基础条件好的贫困村能好上加好做些美化环境的事情,吃水困难、不通公路的贫困村,这10万元还不够修1公里村道水泥公路或者修一口较大的堰塘。

  其三,扶贫力度平均。在一个村子里,我遇到第一书记正在给贫困户发放扶贫鸡鸭,每个贫困户均发放扶贫鸡鸭各15只。我看到,领取扶贫鸡鸭的贫困户有的是病人,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有的是身强力壮的大汉。平均发放扶贫鸡鸭,使得有的贫困户因体力弱、劳力差而不能赡养,而有的贫困户又有劲使不出。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贫困状况贫困数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扶贫上不能平均用力,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施策。平均扶贫难脱贫。

  四川南充市 何建斌

 

扶贫不公开对象难精准

  我的乡下老家,隶属川南地区,一直被城里机关干部戏称为县域的边远山区。前几天应邀回乡下吃亲戚的乔迁喜宴。其间,左邻右舍的邻居及亲友不时向我打听今年上级又有啥扶贫项目和款项。我说,你们咋不问村社干部呢?如果有,他们肯定会宣传或告诉你们的。没想到我这一反问,却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说,现在农村的扶贫项目及资金,包括吃低保,哪里开什么村民代表会集体讨论、进行公示哦,都是村社干部私下商定后就悄悄上报了。

  坐我旁边的田大哥说,就以前几天村上发放的扶贫种茶款为例,我们一社有8家人领到扶贫款。有社员曾拦住村主任气愤地质问,这8家人是谁上报到镇上批准的,村主任说是社长报的。社长听后,当着社员的面大发雷霆,发誓说,这事他事前一点不知,是村主任电话叫他记下名单并通知这8家人派代表去村委会开会领钱的。在我们社,大家公认的长年卧床不起的以及栽有数量不少茶树的6个贫困户,没领到一分钱的补助,倒是一棵茶树未栽或还住着楼房、开着轿车的好几个与村干部关系很好的富裕人家,各领了2000元的补助。至于低保人员,村里就更是一本糊涂账了。

  他们期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督查和暗访,迅速纠正村社干部在扶贫项目、条件、对象等问题上存在的不公开透明、不公平公正、暗箱操作的行为,让精准扶贫变得名副其实。

  四川夹江县 周小路

帮扶对子换得勤,难结果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纷纷走出机关,走进贫困村,深入贫困户,与贫困农民认亲戚、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几对一”“点对点的对口帮扶。

  前不久回乡下老家时,见到远房的一位表叔仍是前些年的老样子,便问他:这几年不是一直有单位对你帮扶吗?”“帮扶确实年年都有,但帮扶单位年年换,帮扶项目也是年年换,到头来我连一个项目都没有搞好。表叔一脸沮丧地说。

  表叔没有脱贫致富,与帮扶对子的不稳定是有一定的关系。4年分别换4个部门帮扶,每个部门分别上不同的帮扶项目,第一个部门帮扶项目刚上马,还没见效益,第二年另一个部门又重新帮扶一个项目,结果表叔没能力跟上帮扶单位的快节奏,项目基本上都半途而废。

  结对帮扶,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方法,切实可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上述问题。帮扶对子应相对稳定,不能今年这个帮扶项目没结束,明年又上新项目,不同的帮扶单位各行其是,弄得贫困户无所适从,只听楼梯响,不见实惠来。

  有些单位只注重结对子的轰动场面,而缺乏持之以恒的真帮实扶;有些单位过分看重物质给予,而缺少心灵沟通;有些单位把结对子,攀穷亲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被动应付多,缺少真心实意。这样的对子结得再多、亲戚攀得再多,只会给那些贫困农民一种施舍的感受,脱贫攻坚工作也难以开花结果。

  河南省正阳法院 王树恒

 

确认扶贫对象,不能村干部说了算

  我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屠园乡人。宿迁市经济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一,是全省经济高速发展的短板成子湖周边地区是江苏省级扶贫开发的六大重点片区之一,宿城区屠园乡地处其中。屠园乡共有11个行政村,其中7个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可以说,屠园乡是短板中的短板。屠园乡有些村民对扶贫对象确认程序不认可,认为一些不够条件的被评定为扶贫户,而够条件的却没被评上。我所在的村也存在这种情况,谁家是扶贫户,通常是村组干部说了算,乡政府干部虽然也下来逐一核查,但总有一些错评、漏评,村民意见较大。

  我最近去邻村谢庄村走亲戚,发现那里的村民对扶贫对象确认程序很满意。原来,谢庄村确定扶贫对象,不是由村组干部直接上报乡里,而是采取自己荐、集体议、两委评形式。村组干部先把评定扶贫对象的标准发放到每家每户,由自认为符合条件的家庭自我推荐,每个村民小组家庭各出一名代表组成商议团,请自荐的组员向商议团介绍自家情况,商议团投票决定该户是否符合扶贫户标准。然后由每个村民小组组长将各组的扶贫户拟定名单交给村支两委讨论,由村支两委委员通盘考虑全村情况,投票决定哪些可以评定为扶贫户。经过以上三道程序,扶贫户错评、漏评现象自然就不存在了。

  谢庄村支书庄昊明是位大学生村官,虽不是谢庄村人,但对整个村情以及各家各户情况都十分熟悉,加上视野开阔、工作上善于探索,所以取得了好效果。听说,屠园乡党委、政府肯定认可了谢庄村的做法,准备在全乡推行该做法。真是这样的话,其他贫困村村民的怨气可能就会消除。

  江苏宿迁市 谢庆富

 

2016-02-16 09:09|作者:|来源:人民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