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刚脱贫又返贫”(另一篇)
(2015-07-16 00:16:15)
标签:
股票贫困村倾斜劳动力为何 |
分类: 扶贫文摘 |
为何“刚脱贫又返贫”(今日谈·“实起来”难在哪)
某村几年前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要求3年内完成脱贫任务。那几年,各级领导、专家经常到村里实地调研,带来致富增收的项目、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可惜的是,脱贫验收达标之后,村里就开始走下坡路。
原来,区政府为及时完成扶贫任务,选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把能用的资源都集中倾斜过来。可是,待市里验收完毕后,又让很多政策和资源“倾斜”回去了。扶贫攻坚,就这样变成了拆东墙补西墙。
贫困村需要政策倾斜甚至是集中扶持,但重要的是看长期效果,仅靠搬运项目、资金、政策来应付验收,难以为继。我们倡导的精准扶贫,不仅要把扶贫资金用到每一名贫困群众身上,更重要的是找准贫困根子,对症施治,避免虎头蛇尾,才能帮助贫困群众彻底“解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5日 01 版)
人民日报记者手记:解好扶贫这道题
采访中,记者在商洛市丹凤县了解到这样一套解题思路: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外出务工+园区就业+城镇就业+市场创业+移民搬迁。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李久敏说,具体的途径,就是做好“加法”,利用农产品、惠农补贴、劳务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做好“减法”,加强打工维权,千方百计减少损失;做好“乘法”,重点支持能人创业,发挥市民化产生的倍数效应和带动作用;做好“除法”,突出重点人群,实打实计算每一户的收入,不简单以“人均收入”来衡量扶贫效益。
千百年来,贫穷像一盘深扎进农村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如今在市县各部门和包扶干部的帮助下,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干部和群众一起想办法、出气力,这样的同心协力,穷根再深也挖得净。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