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察日报:扶贫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2015-07-01 21:59:32)
标签:

杂谈

扶贫资金

扶贫工作

扶贫项目

机制

分类: 扶贫文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这是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主要内容提出的明确要求。农村扶贫开发事关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业,依法决策机制中的科学、有益因素也应当用于扶贫工作。

扶贫对象的识别、扶贫项目的选取关系到贫困地区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应当采取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基层群体对扶贫决策的意见建议,将其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依据。合理意见要充分采纳吸收,有重大分歧争议的意见要加强研究论证、协调磋商,并将结果公开反馈,实现阳光化扶贫。

主持开展扶贫工作的有关行政部门要敢于和善于尊重专家意见,坚决杜绝“拍脑袋项目”,避免盲目推行扶贫举措。要善于组织扶贫专家等智囊力量开展扶贫,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优势力量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用真切扎实的扶贫效果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

扶贫项目的最终确定、扶贫措施的具体开展等事宜要充分发扬民主,经政府部门常务会议、全体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不能搞“一言堂”。当然,对于那些不经科学论证就盲目大干快上、随意挥霍扶贫资源、大推形式主义的“假把式”和“花架子”,集体讨论决定不应成为其推卸失职责任的挡箭牌。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渎职、失职行为,一经查证属实,就应依法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

如何让扶贫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切实帮助?一是因地制宜,确立精准的扶贫机制。紧密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对扶贫人员建档立卡、列出需求清单和明确脱贫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群众的意愿,对市场行情与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制定精准的扶贫计划,形成规范可持续的扶贫机制,进而制定符合当地扶贫需求的地方性政策。

二是注重实效考核,补足扶贫短板。我国对扶贫工作制定了不少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停留在扶贫项目的资金分配和使用安全上,对扶贫项目本身、扶贫资金运用效果的考评则成了真空地带,造成部分地方领导认为扶贫资金就是补助资金,投出去就完事,不管扶贫实效。国家应出台扶贫资金运用效果的考评立法,将扶贫项目本身、扶贫资金运用效果纳入考核范围,并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扶贫项目需公开透明,强化监督和打击力度。当前,我国在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尚未形成严格规范的制度,扶贫款的流动使用依然高度封闭,款项的发放、项目的确定及验收,公众难以知情,而相关审计、公示制度也不太健全。应出台要求扶贫资金公开透明的法规,相关部门应定期公示贫困县和贫困项目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相关措施、取得的实效以及扶贫款去向,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均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检察机关要重拳出击,严厉查处危害民生案件,防止一些干部利用扶贫资金发“横财”,为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把好法律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