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的生命力就是抓住了巴中“个性”

(2015-03-25 09:40:48)
标签:

房产

巴中

扶贫开发

片区

王伟

分类: 扶贫绩效

    通过“1+6”连片扶贫开发的实施,既集中解决导致贫困、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又兼顾片区内贫困户的现实困难,不仅有利于缓解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压力,而且还有利于区域面貌的整体改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6”的生命力就是抓住了巴中“个性”

 

    文_本刊记者曾晖 邱祥吉

    近年来,巴中市在“1+6”模式的引领下,逐步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路子。“1+6”究竟为何能在巴中推行?它到底具有何许魅力?又怎样克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难?本刊记者日前分别专访了巴中扶贫问题研究人、四川省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思铁和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

    记者:为什么“1+6”连片扶贫开发模式会在巴中提出?

    王思铁:相比于其他地方,巴中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可以说是城乡整体贫困,且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随着扶贫开发的纵深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巴中面对既要整体脱贫又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双重任务,原来以单村单户的扶贫方式存在着投入大、见效慢、易返贫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不能有效解决高返贫率问题,区域经济、群众生活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差距有越来越大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面对特殊市情,巴中市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市情和扶贫规律的新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最终实现到2020年全域脱贫和“同步小康”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1+6” 连片扶贫开发模式的生命力在于抓住了巴中“个性”。

    记者:巴中特色的连片开发,究竟有何与众不同?

    王伟:我们的扶贫理念由“就扶贫抓扶贫”向“城乡统筹”转变;扶贫方式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扶贫对象由“单元扶贫”向“连片扶贫”转变;扶贫手段由“分散投入”向“整合实施”转变;扶贫机制由“单向推动”向“三位一体”转变。一句话概括,“1+6”模式下的连片开发,既解决当前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解决治本的问题。

    记者:强调连片开发是否会忽略精准扶贫?

    王思铁:片区建设能有效解决突出的共性问题,片区群众的外部生存和发展环境能够得到优化提升,生产生活成本也有所降低,这都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也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所以,脱贫致富关键还要进村入户精准实施。可喜的是,在推进连片扶贫开发的同时,巴中市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同步解决片区内贫困户的贫困问题,实现了“两个轮子一起抓”。

    记者:精准扶贫这个“轮子”是怎么转起来的?

    王伟:巴中通过深入的调查统计,科学划分贫困人口类型,选派驻村干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问题,通过在住房、产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差异化扶持,铺设了精准扶贫“管道”,有效解决“扶谁”、“谁扶”和“怎么扶”三大问题,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真正脱贫,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最近三年,片区内共减少贫困人口26.15万人,占减少贫困人口总数的67%,片区内脱贫率达82.5%,返贫率低于5%,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337元增长到2013年的6237元,年均增长23%达967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可以说,这一模式已经促成了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良性互促共进的局面。   

    记者:巴中扶贫为何要提基层党建工作这个“1”?

    王思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具有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群众的作用和创造精神。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因此,扶贫工作历来离不开党建支持。巴中明确提出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抓扶贫开发,既是创新,也是传承。

记者:抓好基层党建能有什么作用?

    王伟:根据一系列成效反馈,我们看到,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了基层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很多具体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使群众意愿与政府意愿高度统一,群众投劳筹资热情高涨,真正实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同时,通过实施扶贫工程,也使基层干部找到了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载体,成就感不断增强,从而激发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了“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局面。

记者:怎样看待“1+6”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问题?

    王思铁:以“1+6”为主要内容的连片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只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认真履责、合力攻坚,才能保证片区扶贫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实施,才能实现片区发展的预期目标。如果仅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单打独斗,势必会吃扶贫攻坚的大败仗。同时,在推进“1+6”过程中,也不能只实施一类项目,也不能过度集中和分散资金,应立足片区的致贫原因,统筹兼顾、综合施治,才能实现片区的均衡发展,才能有效防止因项目实施的差别造成新的相对贫困问题扩大。

    记者:巴中如何确保资源整合的效果?

    王伟:巴中按照“规划引领、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要求,建立行业资源整合机制。以年度连片扶贫规划为龙头,对涉农部门当年实施项目进行充分整合,集中打捆用于连片扶贫开发。

    为确保整合效果,以县为单位,成立由县(区)长任组长,县(区)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扶贫、发改、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资源整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局,并设立专项工作经费,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整合管理日常工作和综合协调工作。

    同时,巴中还建立了“主要领导揽总、挂联领导包片、职能部门帮村、党员干部联户”的市县两级领导机制和“市级主评、县区主管、乡镇主责、驻村干部主帮、村社主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脱贫摘帽时间表,将扶贫开发列入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扶贫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扶贫开发在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全面落实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责任制等。

    (原载:《四川扶贫与移民》2014年第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