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扶贫资金还得"精确瞄准"

(2012-07-16 19:55:29)
标签:

惠农

扶贫资金

普惠

产业扶贫

扶贫项目

分类: 扶贫文摘

人民日报:扶贫资金还得“精确瞄准”

 

    近期去了几个连片特困山区采访,当地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扶贫项目资金太少直接影响到减贫成效。比如由于地处偏远,一些贫困村修一公里通村公路,往往100万元都不够,但项目资金常常只有二三十万元。无奈之下,很多贫困村只好降低标准或者减少里程,村民们的脱贫路也因此变得更加坎坷。

  近年来,各种政策、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各地不断整合投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为什么不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还感觉不解渴呢?

  历史欠账太多;扶贫标准提高,对象增多;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投入需求增加;物价上涨等等,这些都是重要原因。要加快减贫进程,自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但与此同时,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减贫效益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就涉及一个重要的话题:扶贫资金如何更好地瞄准贫困人口。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减贫的基础,需要实施一系列建设项目,采取更多惠农政策,这些普惠政策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产业扶贫,需要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带动示范,自然也需要加大对他们的鼓励、引导,给他们一些支持,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发展基础差、能力弱,一般的普惠项目他们往往最后受益、受益最小。正是由于这种“挤出效应”的存在,贫困人口要加快减贫进程,在享受普惠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吃特惠政策的“偏饭”。这就要求有限的扶贫资金,要更好地瞄准贫困人口,多实施些特惠帮扶。

  现阶段,我国的扶贫开发主要通过项目扶贫的方式进行,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跟一般普惠的农业项目并无二致,并没有瞄准贫困人口作出针对性安排,这些项目对提升农民平均收入等效果不错,但减贫效果往往一般。

  对此,地方官员的解释是,肉放在一锅里,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吃上几块,富人、能人受益,对穷人也多多少少有带动作用,况且产业扶贫项目真要瞄准贫困户,发展起来太困难,实施起来很麻烦。

  这话不假。瞄准贫困人口,一户一策针对性扶贫,这自然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求更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但随着贫困户建档立卡等扶贫基础工作的推进,技术层面上来讲瞄准贫困户已不会太难。只有瞄准贫困户,普惠特惠政策一齐使力,扶贫资金才能更好地雪中送炭,减贫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反之,扶贫项目实施完了,大家都多少受益了,但一些地方却可能会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的情况。

  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消除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下一步,我国的扶贫开发将更加注重缩小发展差距,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在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将有限的扶贫资金更好地用在贫困人口身上,多些雪中送炭,多些特惠帮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