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发式扶贫让老区群众富起来

(2011-06-29 12:22:13)
标签:

杜兆奎

通江县

宋体

诺水河

国家扶贫开发

分类: 扶贫绩效

开发式扶贫让老区群众富起来

今日共16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  第21156期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

本报记者 邹渠

    核心提示
   2001年至2010年,全省对革命老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3.45亿元。扶贫项目共覆盖农村2007.54万人。
   10年间,共解决了老区590.71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改建农村住房2718.76万平方米。
    镜头一:中市通江县连片开发辟富路
    
川东北、川西北和川南,有着大片革命老区。
    以人为本,一场扶贫攻坚战又在我省革命老区打响。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有力推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没有公路,前是深壑,后是高山,通江县空山乡后坝村杜兆华、杜兆奎兄弟就居住在山崖间的破草房内……这是几年前兄弟俩贫困生活的景象。
    2008430,连接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区临江丽峡与空山乡、长35公里的临空公路通车了。看着新建的公路从家门口通过,杜兆华、杜兆奎兄弟似乎看到了美好新生活。
以前我们这里养两条猪只能卖一条——另一条用来付运猪费。路通了,群众都受益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杜兆奎的妻子杨雪说。
    国家还给兄弟俩每家补助一定资金,当年10月,兄弟二人开始联手建新房。
通江县是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通江人民发扬红军精神,苦干实干,努力克服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读书难。
    2007
年,通江被纳入全省唯一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通江选择最贫困的空山等3个乡镇15个村进行试点,并利用1950万元试点资金整合5大类项目资金累计投入2.3亿元。
    2001—2010
年,国家投入通江县各类扶贫资金4.64亿元。通过扶贫资金带动项目投入和群众投工投劳,强力推进各项建设。
    通江县49个建制乡镇,有47个通了水泥路和油路,524个村,村村通公路,累计新增水泥路和油路416公里,新(改)建通村公路2351635公里。争取国家投入和引进民间资金8.07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8986处,红层找水打井2.5万口,解决了规划内29.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通江县在着手解决四难的同时,着眼产业培育,突出发展食用菌、茶叶、畜牧产业、优质粮油产业等特色产业。2010年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镜头二:泸州市古蔺县多管齐下助脱贫
    古蔺县永乐镇山落村。
    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2005年末山落村人均纯收入仅1816元。由于地处半高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十一五以来,在多方扶持下,山落村开始变化。通达工程在村里实施,新建的28.5公里村道,将全村11个组全部连通,以前的行路难彻底改变;旱山村工程建设,全村新建水窖63口、集中式人畜安全饮水工程1处,解决了全村611户农户的人畜饮水问题;全村320户农户新建砖混结构住房,告别了茅草房。
    最关键的是,几年来通过红粱种植项目、产业扶贫、互助资金等项目的实施,到2010年末,山落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73元,比全县平均水平多155元。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近年来,古蔺县共争取上级各类扶贫工程项目90个,无偿扶贫资金5216.25万元。全县还对11个贫困村实施了产业扶贫工程。
    该县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00万元,建设扶贫新村50个,帮助贫困村新(改)建村级公路58条、292.71公里;维修、硬化农业灌溉引水渠道70.36公里,整治山坪塘6口,新建蓄水池109口。贫困群众运输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通过各类扶贫工程项目的实施,该县累计帮助20.89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05年末的35.3万人减少为14.41万人。
    镜头三:全省革命老区2000多万人受益
    在革命战争年代,四川境内先后创建了川陕、川西北、川康边、古(蔺)叙(永)等10个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在川东北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这些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总体贫困落后。我省老区的17个市、81个县 (市、区),至2010年底有贫困人口 (含绝对贫困人口)261.59万人。
    党和政府一直关心革命老区,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加快老区建设发展、帮助老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1
年至2010年,全省对革命老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3.45亿元。开展了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项目。扶贫项目共覆盖27973个村(次)、546.38万户,其中贫困户129.05万户。覆盖农村2007.5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71.29万人。
    10
年间,共解决了老区590.71万人、4994.11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建种植业产业基地2015万亩,新增及改良草场194.48万亩;累计改建农村住房2718.76万平方米;开展实用技术培训970.04万人次,劳务转移培训26.52万人。2010年老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38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