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思铁
王思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998
  • 关注人气:1,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四川农村扶贫30年(13)

(2009-02-01 14:14:15)
标签:

贫困人口

移民扶贫

贫困县

攻坚

开发扶贫

贫困地区

财经

分类: 扶贫绩效

【原创四川农村扶贫30年(13

 

 

()攻坚阶段的主要成效。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各方面的艰苦努力,攻坚扶贫阶段,四川贫困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收入大幅度增长。到2000年,全省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减少到161万人,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62元、粮食占有量达到412公斤。由此可见,基本实现了“七一一八”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任务。攻坚扶贫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县基本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63个贫困县到2000年底已全部整体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见表316),其中还有长宁县、珙县跨入了全省达小康县的行列。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877万人下降到2000年底的161万人,7年间平均每年减少102.2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93年的12.7%下降到2000年的2.3%,贫困深度指数由2.48%下降到1.12%

二是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3年贫困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554元,年人均占有粮食386公斤,2000年分别增长到1262元与412公斤。同时,贫困人口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等有所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特别突出的是,这期间推行的“三大扶贫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见表319)。1994年—2000年,解决了贫困乡村1004万人与1156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凉山州彝族人口聚居区32万户完成了形象扶贫工程,134万人改变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畜混居现象;甘孜州、阿坝州的高原牧区8.01万户、33.43万人完成“人草畜”三配套建设,改变了千百年来牧民逐水草而居、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状况。贫困地区人口增长率由1993年的11.2‰下降到2000年的8‰;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辍学率下降到4.87%90%的乡(镇)有了卫生院,缺衣少药状况得到缓解;推广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贫困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1993年,63个贫困县工农业总产值为212.3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52.98亿元,财政收入为9.06亿元,2000年分别达到768.33亿元、744.24亿元与36.31亿元。7年平均增长幅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1.3个百分点(见表320)。其中有古蔺、叙永、苍溪、南部、阆中、宜宾、广安、宣汉、渠县、巴中等10()财政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

五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以工代赈计划,在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1994年—2000年,改建新建县乡公路4.41万公里;通过坡改梯、砌坎保土、中低产田土改造等,建设基本农田696.1万亩。贫困地区所在市、地的泸州、宜宾、乐山、雅安、绵阳等市(地)通了高速公路;南充、广安、达川市通了铁路。63个贫困县中,共建设省级试点小城镇59(见表321)

六是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变化。1994年—2000年期间,治理荒山、荒坡908.6万亩,新建林果园338.81万亩,兴修水利工程302万处。长江上游的宜宾、乐山、攀枝花市、雅安地区、甘孜、凉山、阿坝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了人工采伐;全省贫困地区实施25坡度退耕还林还草300万亩。匹配其他措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了一定改善。

七是移民扶贫有新的突破。实施移民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插花移民。即由贫困户自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二是政府建移民开发基地安置移民。既要保证可稳定解决迁入户的温饱问题,又要保证不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三是吊庄移民。即采取搬迁初期两头有家的形式,待移民点得到开发,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后再搬迁。扶贫攻坚期间,全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迁移安置了260万贫困人口,其中已稳定在迁入地居住的达240万,使全国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由750万减少到500左右。同时期,我省有65个县的近1321个村开展自愿搬迁移民扶贫,移民户达6.5万户、30.96万人。

八是创造积累了一批典型经验。在全国比较有名的是“黔江精神”、“巴中经验”、“形象扶贫”、“劳务扶贫”、“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异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扶贫与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