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四川农村扶贫30年(8)

(2008-12-16 13:59:12)
标签:

开发扶贫

扶贫工作

贫困县

专款

商品生产

四川

贫困地区

贫困人口

财经

分类: 扶贫绩效

 

[原创]四川农村扶贫30年(8

 

(二)主要作法。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1980年,省委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调整了山区生产方针。当年12月,成立了“四川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扶贫专款制度。为解决扶贫投入问题,1980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建立扶贫专款制度。通过自筹、农行贷款、地方财政拨款、支农资金、农税减免款等多种资金渠道,建立了扶贫周转基金。到1985年底,全省67.3%的乡(镇)都建立了扶贫周转基金,基金总额达4490万元。扶贫周转基金作为财政预算外资金由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掌握使用,并在农业银行开设“扶贫周转基金”存款专户,专款专用,这对扶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调整扶贫方式。1981年省委提出:扶贫工作要由“以前的单纯生活救济转变为解决生活上燃眉之急的同时,扶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种好责任田土,发展家庭副业,增强其自力更生的能力,即改输血’为‘造血’。”这可算是开发式扶贫方针的萌芽。

4、实施开发扶贫。19848月,省委召开“秀山会议”,提出“开发山区经济,改变山区现状,是关系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快慢的大问题。开发山区经济,主要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干部带领群众去奋斗。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贯彻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方针,立足于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一般说,这是开发式扶贫方针的正式确立。

5、推行“三个转变”。1985年,又提出并实施扶贫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扶持自给性生产为主,转变为扶持发展商品生产;二是由过去单纯搞分户扶持,转变为以发展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为骨干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扶持;三是由过去平均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扶持,转变为有点有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扶持。

6、自身划定贫困县。19848月的“秀山会议”确定了21个贫困县,同年12月又增加了22个盆周山区贫困县,两批共43个。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总的来说,这期间四川农村率先实行改革、实施开发式扶贫,以县划定贫困地区开展扶贫等,在四川乃至全国扶贫工作、甚至农村经济的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