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惊爆:51金背后的8大“绝密”(图)
王思铁/文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C/C8/C812F5499009662F7AE00BF49CAF31A7.jpg
在第29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军团以51枚金牌,成为继美国、法国、英国、瑞典、德国和前苏联之后,奥运百年历史上第七个登上金牌榜首席的国家。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的“八大”差距,我们还没有步入体育强国甚至大国的行列。
第一,我们金牌第一,但是总奖牌还不是第一。中国与美国比较,奖牌总数分别为100枚与110枚,前者为后者的90.91%。何况,由裁判打分项目上获得金牌的情况,中国为27块、美国仅为4块。
第二,我们金牌第一,但是领取金牌的人数还不是第一。首先从团体横扫金牌的情况看:美国有篮球、沙排,俄罗斯有艺术体操、花样游泳,中国仅有乒乓球。我国51枚金牌由68人领取;美国36枚金牌由107人领取。
第三,我们金牌第一,但是比赛项目均衡性还不是第一。我国还是在靠传统优势项目打天下,举重、体操、跳水传统优势项目共获得金牌占总数的76%;在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奥运会大项上,我国亮点不多。
第四,我们金牌第一,但是公民金牌人均比率还不是第一。中国每2500万人分享一块金牌,美国每850万人分享一块,而这一统计放在牙买加则是45万人,他们获得了6块金牌。如果要想在这一数字上赶上牙买加,我们需要2889块金牌。
第五,我们金牌第一,但是运动员选拔体制优越性还不是第一。我们实行“举国体制”,但国际社会一般采取的是全民选拔制度。印度得到了历史上第一块个人金牌,金牌得主宾得拉是一位业余爱好者,他是印度一家生产射击器材的家族公司的老板。芬兰的选手还经济学家呢!
第六,我们金牌第一,但是对运动员社会保障还不是第一。体校加上运动队,我国共有500万运动员,他们吃的都是青春饭。部分体育项目退役者年龄大、低文化、就业难、伤病缠身、缺少社会关爱。竞技体育是一个金字塔,笑到最后站在塔尖的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人搭建塔基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七,我们金牌第一,但是公民体育活动还不是第一。按照通常说法,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才能被称为“体育人口”。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的“体育人口”还是不多的。
第八,我们金牌第一,但是体育理念还不是第一。仅以刘翔因伤退赛引发13亿人的悲伤一幕就足以诠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宁肯不要金牌榜第一,也希望刘翔在由西方主宰的田径赛上获胜。”可以说,这同时也是一种悲哀!
第九,我们金牌第一,但是综合国力还不是第一。获得的金牌再多,也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远不能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以硬实力为后盾,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软实力。
我们金牌第一,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不是第一,比如:破世界纪录不是,一人多金不是,业余运动员夺金不是,夺金运动员夺金前高学历不是,平常心态看待京奥、金牌也不是......
南非前总统有句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什么时候中国能成为体育强国?什么时候中国在田径等夺金大项上能遍地开花?什么时候中国三大球都能笑傲江湖?京奥圆满结束,奥运精神永存,全民健身才是最大的金牌。但愿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奥运遗产,将会对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参与体育享受运动的激情,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但愿奥运之后,有更多的人爱上体育运动,使它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相见,首先相问:
今天您锻炼了吗?
北京奥运会 中国破记录运动员一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