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古街老巷

标签:
邯郸古街老巷 |
分类: 古城、古建筑、古村落文化遗产 |

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即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慈禧驻跸邯郸行宫院内正在维修中。
慈禧行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郸道西侧,典型的北方复式四合院,前院接待朝拜、奏请、议事;后院房前植有腊梅,环境幽静,为慈禧太后休憩之处。1995年10月邯郸行宫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禧邯郸行宫位于邯郸市城内中街(邯郸道、串城街)原邯郸专署院内北侧,建于1901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命。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邯郸行宫为慈禧所建行宫之一。据《邯郸县志》记载,1901年11月慈禧驻跸邯郸。








串城街秉承"以现代诠释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邯郸千年历史与文化演变,追根溯源,以战汉建筑风格演绎串城街文化,充分还原古都邯郸的历史风貌,可以体味到历史的古典韵味和时尚气息的碰撞,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完美统一。






将相和遗址:回车巷
蔺相如回车巷,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街区,为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回车巷呈东西走向,巷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巷深约300余米。
回车巷在此处,历史上的地方志多有记述。据明·万历《邯郸县志》载:该巷于明代万历十二年,邯郸知县肃察曾在巷墙上镶有"蔺相如回车巷"石刻。宽0.97米,高0.49米(1957年修民房时将石刻取下镶在水泥座内,文革中被毁)。
清·雍正《邯郸县志》亦载:"回车巷,在南门里。世传蔺相如引车避颇于此,故名。"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肇基撰《邯郸县志》中也有回车巷在南门里的记载。现回车巷东头南侧,于1981年,由市政府拨款在原墙镶石刻处建一碑坊。该坊背依西墙,双檐青瓦,石柱擎顶,青石为基,通高4.5米,南北宽2.3米,进深0.55米,基宽0.75米。坊内置放回车巷纪念碑,碑高1.63米,宽1.1米,厚0.27米。汤振宇撰文,李守诚书丹,张水旺镌刻。碑坊两檐之间上面墙面上镶有石刻横额"蔺相如回车巷"六字,为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书。

邯郸民国时期最好的酒楼,45年后,刘伯承、邓小平、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来到邯郸都在这吃饭。黄河归故谈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