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5公里的永年区广府镇,又称广平府城,始筑于陏末,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中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广府古城现为国家5A级景区,因其保留有基本完整的明代府城城池而受到世人瞩目,曾被誉为——东方神秘古城。
上图为永年广府古城的东城门。
东西两座城门均是明代建筑,瓮城设计更是全国少见。原来,广府古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均有瓮城,后南北两个瓮城被毁,目前仅东西两个瓮城完好。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永年广府镇,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原土城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
在城内拍到的民间传统手工草编、苇编。这些手工制作深受人们喜爱。
府衙正对的“三辅襟喉”牌坊。光绪府志上知府吴中彦说:“余自易州改守广平,三月十二日到郡,见署前有三辅襟喉木坊,其下土屋鳞次。”这段史料,是对府衙前三辅襟喉牌坊的一段珍贵的历史描述,目前已经复建,现为石制,是游客进城之后的最佳打卡地点。
“三辅襟喉”这四个字是言简意赅。 “三辅”是古文中表示京畿(以首都为中心的一千里之内的范围)重地的一个常见词汇,原指汉代护卫京师长安的三个地区,后来一直沿用但意思没有变。而广平府正好处在京畿之地(广平府距离北京不到一千里),是外省入直隶省(清代河北的官方称呼)的门户所在。这里的三辅,可以理解为以大名府(今邯郸部分、河南濮阳、安阳部分、新乡部分、山东菏泽部分)、广平府、顺德府(今邢台大部)是“三辅”,也可以理解为这三个地方和保定(今保定大部)府和正定府(今石家庄大部)是“三辅”。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广府都是居中的位置。依照前一种说法来看,大名府处在在河北省东南角,相邻山东、河南,上面的广平府,也在河南和山东之间,顺德府处在这两个地方正北,广平府在这个防御系统中居中。从第二种说法来看,情况也大同小异。“襟喉”也就是衣襟和喉咙,比喻至关重要的位置。综合一下上面的分析,“三辅襟喉”也意思也就是说:广平府是保护北京的门户,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古代刑具展厅里展示着古代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刑具。墙上展示着古代刑罚的图片,每个展厅都有动画展示古代的刑罚,让人不寒而栗。
看到这各种刑具,许多游客不禁闻之森冷、望而生畏。图为将人吊起再用火烤,这种残酷刑具,始于晋代,沿用到清代。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永年广府老城有四万六千多亩洼淀,“九里十三步”的永年古城就坐落在洼淀的中央。水圆城方、万亩苇塘,是中国北方少有的江南式小城。然而永年古城闻名于世,绝不仅仅因为它稻引千畦、荷香十里,也不仅仅因为它的九里十三步,四门四城楼,更多的是因为它和太极拳的渊源。
上图: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雕像。
这次采风用时半天,从城南门进入在城内游了二条街从东门出来又沿护城河到南门,拍了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故居。西城门北城门没有走到,待下次再续。(文字来源于网络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