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UP
把如今的时代称为“博客时代”丝毫不为过,博客数量目前已逾千万,并且博客大军还在不断递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写博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舒缓快节奏社会所带来的压力——没准,博客正是集体治疗的一种方式!
但若治疗不当,压力非但不能有效缓解,可能又会添上“博客焦虑症”哦!
博客为啥这么火
·麻雀也能变凤凰
吕鹃是个长相极普通的三十岁单身女人,在单位默默无闻,在家里三姐妹中也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一直以来,她心情抑郁,很少与人主动交往。05年的夏天,她开始写博客,从此热情一发不可收,因为吕鹃的文笔不错,加上她较擅长烹饪,常贴些自己的手艺在博客上,引来不少肯定。06年初,她加入了一个美食博客圈,有了更多粉丝,每日更新博客成了她生活里最重要的内容。
在博客留言中,她收获了日常生活里从没得到过的肯定与赞美一片,有了许多未曾谋面的朋友的吕鹃,觉得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自费去报名参加了几期西点班,还学习了摄影知识,在她的博客点击率突破十万时,吕鹃哭了。在内心,她觉得这个日子比任何时刻都重要!
相关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医院在其网站上专门为患者提供博客空间,在医院博客上,患者只用姓便可写博客。比如,高端地区保健系统的一名患者玛丽,已经开始用博客前前后后跟踪记录其今年3月做的微型胃绕道手术,这种做法,帮助她顺利地康复了。
博客疗法成了现代美国患者的新时尚,成为集体治疗的一种新方式。据估计,目前有1500万美国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近一半的博客人都将博客当成一种疗法。一些博客和心理学家认为,“博客日记”的产生和发展对患者是很有益的,它甚至会成为21世纪的一种集体疗法。
写博写出心理病
病一:虚荣膨胀
如果说,传统日记是放在卧室的隐秘的床,博客则是摆在客厅的一张床,看似隐私,其实已经过整理,即便乱,那也是收捡过的乱,它用来展览或装饰的功能多于在黑暗中睡眠的功能。
博客,这虽是一个人的自留地,但它的性质决定了它面向公众的开放性,对某些人,写博的意义与动力就在于“邀人分享”。分享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是分享物质与虚荣呢?
悠悠是个中等城市的公司职员,和先生的收入都不高,但她向来喜欢虚荣,喜欢超前消费。开了博客后,她隔三差五地贴自己的购物成果,二百元买来的外单A货非要说成八百元的专柜货,还装着轻描淡写的口气,有时甚至把在表妹家拍的衣物图贴上说成是自个儿的。
这种炫耀心理有了博客这个舞台越发不可收拾,悠悠每买一件东西先想到如何在博客上展示,有回她要买一双当季流行的靴子,先生劝她鞋太多,别再买了,她想想能马上贴到博客上秀秀,还是买了。半年下来,衣柜囤了不少乱七八糟使用率很低的物品,家庭存款增长甚微,他们的换房计划看来一时半会儿也实现不了。
提醒:博客一旦变身秀场,和自己的欲望PK,你永远是输家。因为虚荣与欲望一直会膨胀,令你在获得短暂满足后旋即陷入更大的焦虑与烦恼。适度虚荣会给人动力,过头的虚荣则会让人刻意地粉饰自己,走向虚伪与西西弗式的疲累。
病二:点击率强迫症
芳子是家印务制作公司的美编,她起先开博是为了增进与朋友和客户们的交流。慢慢,她迷上了点击率,博客从最初的几百点击率上升到几千,她越来越兴奋,找到一种被关注的感觉。原本,她很在意周边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现在点击率像水银计一样左右着她的心情。博客来看的人多,点击率上升,她心情就好,因为觉得自己有人缘。反之,她心情郁闷,胡猜乱想,想自己是否哪篇博文引起了他人反感,然后修修改改。现在一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博客,工作时也常心不在焉,想着博客的点击率是否有所增添。
发展到后来,她甚至到不少论坛去匿名发贴,为自己的博客做广告,成天想着更新些什么内容才能提高点击率,让它早日有所重大突破。她觉得自己患上了点击率强迫症。
提醒:点击率对你的个人生活有实际意义吗?网络毕竟是个虚拟空间,你不是名人也非明星,不用靠点击率提升人气,增加出场费和广告片酬。事实上,为那些虚拟的点击率,你可能耗费的是可以让现实生活变得更充实与美好的时间、精力。
放弃对点击率的盲目追求吧,就算成为了极少数的幸运草根代表又如何——看看那些目前正火的博客草根代表们吧,博客仍然只是他们生活的小部分。
病三:越写越自闭
博客已成为一种新的人际方式(熟人间的问候甚至可成为“今天,你博了没有?),相互可从彼此网页了解动态,免了电话短信之扰,“一个人独活,实在是枯燥得很,如果大家链接起来一起活,虽然免不了琐碎和纠缠,也还是热闹一点、光明一点”。从熟人的博客,你可获取动力,寻找共鸣,惺惺惜惺惺。
孆孆就是在朋友们都纷纷开博后也加入的。她想借此增进与朋友的交流互动,但她发现,她好像越写越自闭了!她每天必看一圈朋友们的博客,觉得他们活得多姿多彩,而自己生活沉闷,诸多不如意。在心理比照之下,她对看朋友的博产生了复杂心理,又想看又排斥,常常处在强烈矛盾之中。不看吧,又很想知道他们在忙活些什么,看吧,又觉得看后很失意,觉得别人的生活怎么都那么风声水起,可圈可点,而自己乏善可陈。
她越写越自闭,她不想泄露自己的失意,只有强打精神,装作说说天气风景之类,有时贴些电影话剧和美食的讯息之类,以显示她活得很充实。写博后,她更少与朋友们联系,后来她索性匿名开了个博客,抒发了自己许多真实的痛苦,每天只有打开那个匿名博客时,她才感觉一种短暂的放松,继而在负面情绪中沉溺。
而一打开自己用真名开的博客,她就浑身紧张,焦虑不安,不知道写些什么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对象。有时刚更新她就后悔,反复打开看,揣磨别人看了会怎么评价,
提醒:一个人仅被陌生者远远地虚拟关注是不够的,毕竟生活在现实中,其倾诉需要一些更有效真实的回应,这样温度才会切实传导。如果把网友当作精神支柱,而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会在孤独中越走越远。
因此,要分清真实生活与博客孰轻孰重,经营好现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还可能产生的博客心理病
纽约心理专家邦妮·耶科布森博士提醒博友,博客并不是专业解决心理问题的“替代品”,这一点必须清楚,不要太依赖他人的留言与对自己人生的建议,对于别人所给的建议,不要不加思考地照单全收。
△心情不稳定,尤其遭遇不善意留言时,对日常情绪的影响颇大。
△对那些可能对自己产生刺激的熟人博客产生不满与妒嫉心理,会到他人博客恶意留言。
△想把博客弄得尽善尽美,以致过分追求技术,包括每张贴在博上的个人照片必PS。
△为追求赞美,剽窃他人作品或话语不署名就贴到自己博上。
△疏于与亲人的情感沟通联系,觉得只有网友最懂自己。
△自恋加重,逐渐只承认博客上那个被全方位PS过的自己才是自己。
△把博客当成泄愤之地,通篇都是发泄对生活,他人的不满,越来越敏感,情绪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