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12年妻子、7年母亲、3年家庭主妇,每天的生活被丈夫、公婆、孩子、家务占满。所以,我期许自己,每个月可以抽出一天,不做家事,留点时间自我检视,放松心情微笑,休息,阅读,增添知识,与你,分享我的心事。
文 陈安仪(台湾)
某一次上节目,女主持人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挺生动:“哪一段婚姻,不是缝缝补补的呢?”
婚姻到底是什么?我经常问自己。
父母的婚姻,通常是我们心目中对婚姻的最初印象。我父母可以算是幸福的一对,虽然爸爸脾气暴躁,但是他的脾气来得快、去得快,因此他们缝补婚姻的过程,常像是一出闹剧。
我小学一年级,有一回他们吵架,我妈一边哭一边在房间整理行李,要离家出走。爸爸坐在客厅里,明明头上冒烟,却还屏气凝神地看书。幼小的我很紧张,在房间与客厅间来来回回地跑着,一边跟爸爸报告:“妈妈要去台北不回来了!”一边跟妈妈哀求:“妈妈,你不要走啦!”可是,两个人都不为所动。
正当我哭哭啼啼,跟着妈妈提着行李箱要走出大门时,老爸忽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拦在妈妈前面,左手拿着钉锤、右手拿着钉子,双手越过了妈妈的头顶,把我家的大门“砰砰砰”地钉了起来。
我愣了半晌,破涕为笑。妈妈也是一脸惊愕,笑起来了。隔天,门上的钉子就拔掉了,但是那两个小钉孔,却让爸妈互相取笑了很多年。
长大之后,跟妈妈闲聊,有时候,她会抱怨父亲又胡乱发脾气,气得她想一个人搬出去住。可是,当爸爸牵着她的手在小区一圈又一圈散步时,妈妈又会带着像小女孩崇拜偶像一样的神情对我说:“你爸爸除了脾气坏,什么都好。他很聪明、又有学问,以前追我的男人,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爸爸!”
爸爸妈妈吵吵好好地渡过了30多年的婚姻。妈妈在55岁那年病逝。妈妈过世之前,在医院住了半年多。两百多个日子,没有一天间断,爸爸每天下班后就直接到医院去,亲手喂妈妈吃饭、更衣、按摩、如厕。妈妈过世之后,爸爸每天在家里整理妈妈生前的遗物,把妈妈的每一张字条、照片,用笔记本一本一本地贴起来留念。
我遗传了爸爸的火爆脾气,我先生则是个乐观开朗的好脾气男人。但我们的婚姻,也是一样的吵吵好好,需要缝缝补补。婚姻到底是什么?结婚后的每一年,我还在不停地问我自己。
婚姻是为了制造出两个像我们的小孩?还是只是希望下班之后有个家?
婚姻是两个相爱的人想厮守终身?还是怕老了之后没人照顾?
婚姻是彼此的依靠?还是彼此的负担?
婚姻是亲情?还是爱情?
我不确定。
我曾经形容:婚姻是走在钢索上的男女,危险的恐怖平衡。我不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全部。婚姻里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诱惑、过错,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失望、苦涩。要维持婚姻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想要维持这段婚姻。无论是婆媳不和也好、外遇绯闻也罢;打架动粗也好、没有子嗣也罢,婚姻不能持续下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中一方不想要这段婚姻”。
只是,结婚十多年了,你偶尔会想不起对方的好处,只觉得他现在缺点一箩筐;你偶尔会忘记对方婚前的样子,只记得他现在的秃头大腹;你常会不耐烦听他的话,只因为他要说什么你都知道;你常会不在意他在做什么,只因为反正他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你忘了,现在被你嫌弃的公婆,正是当年你爱恋男人的推手。
你忘了,现在被你讨厌的沉默,正是当年吸引你的稳重。
你忘了,现在被你抱怨的冷漠,正是因为你的不在意。
你也忘了,现在被你嫌弃的多话,正是当年吸引你的热情。
你也忘了,现在她的样子邋遢,正是因为她在为你养儿育女。
你别忘了,现在她虽然不复从前的浪漫,但是她却是你最忠实的伴侣。
我还是不懂婚姻的真谛。 但是,我希望,在我又病又丑又老又臭的时候,有一个人,还愿意牵着我的手。就像,我爸爸对我妈妈那样。
陈安仪,台大毕业。曾担任
“钻石舞台”、“综艺万花筒”等电视节目企划制作,后转任《民生报》《星报》《壹周刊》影剧记者。2002年与11位哺乳妈妈共创台湾母乳协会。2005年出版《WHY
NOT 时髦妈咪》一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