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用底砂的恐龙鱼友可以参考一下此帖.
(2008-07-14 09:24:25)
标签:
厚底恐龙鱼反方向沙中沙樽氧区观赏鱼花鸟鱼虫休闲 |
分类: 【过滤系统。】 |
★要使用底砂的恐龙鱼友可以参考一下此帖.
分类:过滤系统
2008.6.30 11:12
|
评论:0 | 阅读:2
★要使用底砂的恐龙鱼友可以参考一下此帖.
比较底沙系统
转自水域,作者不详
我们会研究的底沙系统有:充水层(plenum)、厚底沙(dsb)、薄底沙(铺3寸以下的沙)、底喉(undergravel)、反方向底喉(水由沙底入,沙面出)、沙樽(液态沙床)以及及不铺沙。各种系统,各有奇技及局限。
一、比较硝化作用
即把NH3/4化为NO2,再把NO2化成NO3,此作用需要氧气来进行。硝化作用功能,处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统排名是:
1.沙樽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厚底沙
5.充水层
6.最差是薄底沙
所有底沙系统中,硝化作用是否有效率,决定性的因素是运输,把氧、NH3/4和NO2从水中运送给底沙系统。沙樽、反方向底喉和底喉的运输核心是水泵,是直接、主动、快速的。其中沙樽做得最好,是因为沙粒在樽内漂浮着,这能用尽每粒沙的表面,不像其他系统的沙粒,层垫时便减小了表面面积,及减慢水流。反方向底喉由下层入水,这样,下、中层是足氧的。上层贴着缸水,因而也有氧的供应。所以它排名第二。而底喉是由沙的上层入水,这区必够氧,但上、中层的硝化菌把氧用得八八九九,下层便不够氧了。
厚底沙、充水层和薄底沙的运输,非靠水泵,是靠扩散作用的。扩散是什么?一个实验便能解释:你在一间房,点起一枝烟。烟由香烟散出,散到房的空间中,就是扩散作用。这运输方法是较不直接,不主动,慢的。底沙系统的含氧量,会影响扩散作用的速度。底沙的氧量,越是低于缸水中的,水中的氧,NH3/4,NO2扩散到底沙的速度便越快(但怎快也不能跟水泵相比)。厚底沙有微氧区,无氧区,所以整个厚底沙的总含氧量是最低的,因此它排第四。充水层系统冇无氧区,只有带氧区,及微氧区,所以总含氧量不及厚底沙的低。薄底沙系统只有带氧区,就算底部有微氧区,也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总含氧量不及厚底沙,充水层的低。
二、比较H2S的产生
只有厚底沙有无氧区,故只有它才有产生H2S。
三、比较化NO3的功能
即是脱氮作用,是把NO3化作N2。有关的菌要在微氧环境下工作,不是带氧,也并非无氧。处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统排名是:
1.充水层
2.厚底沙
无此功能: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及不铺沙。
无排名:薄底沙。它的功能很低,或无,盖其厚度未必能做出微氧区;就算做到,也只是薄薄一层,能给多少化NO3菌居住?
充水层的英文是plenum,即是指埋藏在沙里,底架内的空间。这空间没有沙,只有水,重点是那里的水中,储存着氧。氧会慢慢扩散去微氧区,来维持,做就该区。所以其微氧区的体积是最大的,最稳定的。它的化NO3功能最出色。充水层的氧从何而来?就是由脱氮作用而来,整个作用是:
NO3->(化成)NO2->N2O->N2。注意:倒数第二的N2O化成N2,O就是氧,去哪呢?就是扩散去了充水层内。厚底沙因没有充水层,所以其微氧区的体积较细,难掌握,也易受外来环境的影响,并不太稳定。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在硝化上的成功,暗藏了无化NO3之技,充足氧气仍它们的两刃剑。
四、比较对缸水的影响
1、NO3污染度:
谁会令鱼缸的水有较高的NO3?排名如下:
(1)沙樽,最劲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薄底沙
没有排名:充水层、厚底沙
不会有直接影响:不铺沙
头三位的名次,与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是一致的。底喉、反方向底喉和沙樽不但无化NO3功能,更因它们的硝化作用太有效,而且流经它们的水流越快速,制成品NO3便越被冲出来。三巨头有“NO3工厂”的花名。使用这3种系统,缸水中的NO3必会较高,要用其他补救方法,如换水次数频密些,其他器材等等。如果淡水水草缸用底喉,反方向底喉,底沙/泥中的养分,便会不断地冲出缸水中,植物的根部就吸收得不够,反而缸内的藻得益不少。
充水层、厚底沙有化NO3功能,又没被水流贯穿,更有贮存NO3的能力。其沙中的含量,是会高出缸水中的很多。以充水层为例,Bob Goemans博士的鱼缸内,水中NO3之含量,跟沙中的比例约是8比18(个个鱼缸不同)。充水层、厚底沙还有贮存NH3/4、NO2的功能,等于水中的含量便小了。
储存着的“N氏三契弟”,是在排队等候被处理,所以储存量不会无限上升。若缸中
情况有变,如加多/减小几条鱼,系统会慢慢自动调节,除非太多生物,负荷不来。
薄底沙,较低硝化力;小或无化NO3功能;有些贮存功力(因较充水层,厚底沙薄)。结论是缸水中N氏三契弟的总含量会较高,NO3影响度排行臭四,且会有相对高的NH3/4,NO2,NO3在水内。不铺沙就所有的“N氏三契弟”都在水中。再用刚才Bob Goemans鱼缸的比例去看NO3,死数计算,缸水便含8 18=26了,比他的充水层系统高26/8=3.25倍。
2、pH
跟硝化作用有关,因此作用的副产品是H离子。硝化得越有效率,越多H离子出产。pH数值,就是计有多少H离子。H离子越多,pH越低,即水越酸。对缸水的pH有向下倾向力的排名:
(1)沙樽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薄底沙
(5)厚底沙
(6)充水层
不会有影响:不铺沙。
第1至3位,与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一样。再者,沙樽的水流最快,沙的阻力又最少,出厂的H离子拉肚子般冲出,因此,其影响力最高,最快。三位的影响,在换水不足的缸中,会最明显。薄底沙的硝化作用不及头三名,所以没出产那么多H离子。
化NO3作用与硝化作用相反,会使pH上升。充水层的化NO3作用最优,所以酸碱的中和,比厚底沙的多。Bob Goemans鱼缸的充水层系统,上下层沙和充水层的水都是pH7.6,这与缸水的pH有分别,便有点影响。厚底沙会较充水层酸一些,影响力大一级。水不会快速穿梭于厚底沙、充水层、薄底沙,所以H离子有时间停在沙中,会溶化一些沙粒,这又有酸碱中和作用。
第1至6位的系统,或多或少对鱼缸有酸化的倾向。不察觉,是因为缸水中的碱性alkalinity在秘密工作,有缓冲作用buffer。这是消耗碱性的。通常有足够的换水行动,碱性能够被补充,或鱼友自行保持着碱性。
五、比较贮存PO4的能力
储存力愈大,等于水中的含量便愈小。但只是暂时储存在沙粒表面,所有底沙系统都不会处理PO4,它会慢慢溶回水中,部分则被沙面,沙中的藻吸收。储存PO4功力榜:
1.充水层
2.厚底沙
3.薄底沙
4.底喉
5.反方向底喉
没此功能:沙樽,不铺沙。沙樽多数用硅沙,有说会放出diatom藻的养分silicate,有说不会。
充水层、厚底沙中的PO4含量,是会高出缸水中的很多。前者的pH比厚底沙高,令溶回水中的PO4较小,较慢。薄底沙比前两位薄,沙的数量较小,pH又较低,所以储存力较弱。底喉、反方向底喉水流快,部份PO4未粘到沙粒,已被冲走,因而储存力低。底喉之硝化作用低反方向底喉一级,pH高一点,所以排名第4。沙樽内的水流更快,pH最低。
六、比较打理麻烦度
1.最烦是底喉
要经常局部洗沙,因垃圾会被拉入沙层中。洗沙也能防止菌的生物膜把沙粒粘在一起,降底水流速度,及形成死位。久不久要清洗水泵,保持水速。
2.反方向底喉
一定要在水泵入水位,用棉来过滤垃圾,否则底部的沙会藏污。棉起码一周换一次。久不久要局部搅沙,防止沙粒黐在一起,及清洗水泵。
3.沙樽
一定要在水泵入水位,用棉来过滤垃圾。棉,起码一周换一次。有棉便不用洗沙。
久不久要清洗水泵。
4.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成熟后,若正确运作,沙中的垃圾是不会过量的,甚至非常小,所以不须洗沙。这行动反而会伤害到沙中的小虫,小动物等。太多藻长在沙面,会减弱扩散作用,要清除。日子久了,沙粒也有黐在一起的机会,那就局部搅沙。这情况不常发生。
5.不铺沙就只须久不久吸缸底垃圾。
无论缸底有没有铺沙,都要有足够的清洁队,如虾、蟹、海星等;水流够的话,垃圾有机会被吹起,被过滤系统滤去;有垃圾,要清除;不铺沙的缸底如果太多藻,有藏污功能。不太多,有吸废物功能。
系统升级
以氧为首。以扩散作用为重心的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缸水中的含氧量,与沙中的含氧量,两者的差别越大,便越有potential difference,扩散作用会越佳,系统的效率便越出色。我们不能控制沙里的氧量,但能使水中的尽量高,来拉阔它们的距离。
用水泵为重心的底喉,反方向底喉,沙樽,如果缸水有充足氧的话,泵去系统的水,也会够氧,功能因而升值。
要注意关灯后,藻、共生藻、植物都会消耗氧,珊瑚数目爆棚的鱼缸为甚。我们建的各种底沙系统工厂,当然要它24小时也在最高状态。任何时候,尽力保持约7ppm的氧量。设备一些晚上才开动的水,气泵能帮一臂,泵不怕会增热,因灯已关。水温高时,水的含氧量会下降,应留意,不要使夏天时,底沙系统的功能打了折扣。
沙樽的水泵,如用会喷气的泵,有升级效能。要小心调校喷气量。把喷气量从零,慢慢调大,硝化作用的效率会随之而逐渐增加。但调大至某一个位,再调大喷气量,效率反而会随之而逐渐减低。理由是喷气量多了,使泵水量下降;及太多水泡阻碍水流等。调校喷气量,硝化作用的反应不会实时变更,应慢慢观察。不要把先经其他硝化系统(例如滤桶)的水,驳去沙樽,因先前的器材已把氧用了很多。
沙樽、反方向底喉的水泵,其入水位应低于缸水水面的2寸,或以上。因上2寸的缸水中,含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把它们泵入系统中,便会刺激处理有机化合物的菌的生长,它们会霸占了硝化菌的居所,和氧,也会使系统内变得太酸,影响硝化作用。上2寸的缸水,最好是泵到专负责处理有机化合物的器材,如化氮器和活性碳。相反,底喉的出水位则越近水面越好,因打出的涟漪,有增加水中氧量之力,也能使CO2升空,降底酸性。
充水层的充水层底架,在黑暗环境下,会奏出最高效能的化NO3工作〔Bob Goemans,2000〕。如果在鱼缸玻璃的下方,见到充水层底架内的空间,那就不是黑暗环境了。此底架可以打做得比鱼缸的长,阔,各短半至1寸,那样铺下的沙,便能包围底架的四边。也要留意缸的底部是否透光。
种植有根而局部生长于水面上的植物,会令厚底沙的功能,全方位地升级,请参巧 dsb厚底沙的缺陷and奇妙破解理论一文。
沙中与水中pH的差别,也会影响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的扩散作用。本来差别越大越佳,但我们不能把水中的pH尽情提升,唯有力保不跌穿8.2-8.4。也要注意不开灯时段的pH下降,珊瑚数目爆棚的鱼缸为甚。
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约一年一次活化沙行动——加些新活沙,活石,希望补回沙中死了的小虫,小动物等。反方向底喉、底喉、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的效能,与沙面的外露面积成正比。不要放置太多活石,珊瑚在沙面。
停电又如何
没电,便没有水流、灯、气泵等充氧功能。氧不再供应到缸水,但饲养的生物,硝化菌等菌,却是继续吸氧的。氧的消耗,以高密度鱼缸为甚,应加派一个干电池气泵。但就算有此器材,反方向底喉、底喉的底部,氧气是鞭长莫及的,那处的硝化菌会先钉盖。时间太久,或有可能产生毒素,比如H2S。长时间停电后,要留意水质,作换水之准备。
沙樽一停电,便与缸水隔绝,因而硝化菌等菌不会跟缸内生物抢氧。只是樽内的菌,会受缺氧之苦得比其他底沙系统快,全体受影响,而不是两种底喉的局部。有可能产生较大量的毒素,如H2S。如早知将会停电,就关其泵,开其上盖,放入气石。
沙粒的溶解
假设装置正确,打理得好,长线最大的问题是沙粒的溶解。Aragonite 沙在低过pH8.2便开始溶化,其他钙沙,如calcite低过约pH7.8才溶。沙的溶解是慢的,长线才会发觉底沙系统变薄了,导致功能弱了。除充水层外,其他系统只须保补沙粒便成。不过不要一次过加太多沙,这会使沙中的原居民突然住低一层,会影响沙层的各区。分开几次,薄薄的遂层遂层地加,或遂个地段加便大吉大利了。
充水层最烦是在沙层中,设有网,因而使你加沙时,只加到网上的。网下的沙慢慢降底,会出现细波大胸围现象——离罩。解决锦囊是在网下的,不用Aragonite 沙,以减低溶化速度;不用网。但不能养中度或以上的翻沙、钻沙动物;用Aragonite 沙,就不要加太多strontium微量元素,它会加速溶化度。讲究的话,calcite沙也分为高含镁量沙(HMC),及低含镁量沙(LMC)。后者溶得更慢。
转自水域,作者不详
我们会研究的底沙系统有:充水层(plenum)、厚底沙(dsb)、薄底沙(铺3寸以下的沙)、底喉(undergravel)、反方向底喉(水由沙底入,沙面出)、沙樽(液态沙床)以及及不铺沙。各种系统,各有奇技及局限。
一、比较硝化作用
即把NH3/4化为NO2,再把NO2化成NO3,此作用需要氧气来进行。硝化作用功能,处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统排名是:
1.沙樽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厚底沙
5.充水层
6.最差是薄底沙
所有底沙系统中,硝化作用是否有效率,决定性的因素是运输,把氧、NH3/4和NO2从水中运送给底沙系统。沙樽、反方向底喉和底喉的运输核心是水泵,是直接、主动、快速的。其中沙樽做得最好,是因为沙粒在樽内漂浮着,这能用尽每粒沙的表面,不像其他系统的沙粒,层垫时便减小了表面面积,及减慢水流。反方向底喉由下层入水,这样,下、中层是足氧的。上层贴着缸水,因而也有氧的供应。所以它排名第二。而底喉是由沙的上层入水,这区必够氧,但上、中层的硝化菌把氧用得八八九九,下层便不够氧了。
厚底沙、充水层和薄底沙的运输,非靠水泵,是靠扩散作用的。扩散是什么?一个实验便能解释:你在一间房,点起一枝烟。烟由香烟散出,散到房的空间中,就是扩散作用。这运输方法是较不直接,不主动,慢的。底沙系统的含氧量,会影响扩散作用的速度。底沙的氧量,越是低于缸水中的,水中的氧,NH3/4,NO2扩散到底沙的速度便越快(但怎快也不能跟水泵相比)。厚底沙有微氧区,无氧区,所以整个厚底沙的总含氧量是最低的,因此它排第四。充水层系统冇无氧区,只有带氧区,及微氧区,所以总含氧量不及厚底沙的低。薄底沙系统只有带氧区,就算底部有微氧区,也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总含氧量不及厚底沙,充水层的低。
二、比较H2S的产生
只有厚底沙有无氧区,故只有它才有产生H2S。
三、比较化NO3的功能
即是脱氮作用,是把NO3化作N2。有关的菌要在微氧环境下工作,不是带氧,也并非无氧。处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统排名是:
1.充水层
2.厚底沙
无此功能: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及不铺沙。
无排名:薄底沙。它的功能很低,或无,盖其厚度未必能做出微氧区;就算做到,也只是薄薄一层,能给多少化NO3菌居住?
充水层的英文是plenum,即是指埋藏在沙里,底架内的空间。这空间没有沙,只有水,重点是那里的水中,储存着氧。氧会慢慢扩散去微氧区,来维持,做就该区。所以其微氧区的体积是最大的,最稳定的。它的化NO3功能最出色。充水层的氧从何而来?就是由脱氮作用而来,整个作用是:
NO3->(化成)NO2->N2O->N2。注意:倒数第二的N2O化成N2,O就是氧,去哪呢?就是扩散去了充水层内。厚底沙因没有充水层,所以其微氧区的体积较细,难掌握,也易受外来环境的影响,并不太稳定。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在硝化上的成功,暗藏了无化NO3之技,充足氧气仍它们的两刃剑。
四、比较对缸水的影响
1、NO3污染度:
谁会令鱼缸的水有较高的NO3?排名如下:
(1)沙樽,最劲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薄底沙
没有排名:充水层、厚底沙
不会有直接影响:不铺沙
头三位的名次,与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是一致的。底喉、反方向底喉和沙樽不但无化NO3功能,更因它们的硝化作用太有效,而且流经它们的水流越快速,制成品NO3便越被冲出来。三巨头有“NO3工厂”的花名。使用这3种系统,缸水中的NO3必会较高,要用其他补救方法,如换水次数频密些,其他器材等等。如果淡水水草缸用底喉,反方向底喉,底沙/泥中的养分,便会不断地冲出缸水中,植物的根部就吸收得不够,反而缸内的藻得益不少。
充水层、厚底沙有化NO3功能,又没被水流贯穿,更有贮存NO3的能力。其沙中的含量,是会高出缸水中的很多。以充水层为例,Bob Goemans博士的鱼缸内,水中NO3之含量,跟沙中的比例约是8比18(个个鱼缸不同)。充水层、厚底沙还有贮存NH3/4、NO2的功能,等于水中的含量便小了。
储存着的“N氏三契弟”,是在排队等候被处理,所以储存量不会无限上升。若缸中
情况有变,如加多/减小几条鱼,系统会慢慢自动调节,除非太多生物,负荷不来。
薄底沙,较低硝化力;小或无化NO3功能;有些贮存功力(因较充水层,厚底沙薄)。结论是缸水中N氏三契弟的总含量会较高,NO3影响度排行臭四,且会有相对高的NH3/4,NO2,NO3在水内。不铺沙就所有的“N氏三契弟”都在水中。再用刚才Bob Goemans鱼缸的比例去看NO3,死数计算,缸水便含8 18=26了,比他的充水层系统高26/8=3.25倍。
2、pH
跟硝化作用有关,因此作用的副产品是H离子。硝化得越有效率,越多H离子出产。pH数值,就是计有多少H离子。H离子越多,pH越低,即水越酸。对缸水的pH有向下倾向力的排名:
(1)沙樽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薄底沙
(5)厚底沙
(6)充水层
不会有影响:不铺沙。
第1至3位,与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一样。再者,沙樽的水流最快,沙的阻力又最少,出厂的H离子拉肚子般冲出,因此,其影响力最高,最快。三位的影响,在换水不足的缸中,会最明显。薄底沙的硝化作用不及头三名,所以没出产那么多H离子。
化NO3作用与硝化作用相反,会使pH上升。充水层的化NO3作用最优,所以酸碱的中和,比厚底沙的多。Bob Goemans鱼缸的充水层系统,上下层沙和充水层的水都是pH7.6,这与缸水的pH有分别,便有点影响。厚底沙会较充水层酸一些,影响力大一级。水不会快速穿梭于厚底沙、充水层、薄底沙,所以H离子有时间停在沙中,会溶化一些沙粒,这又有酸碱中和作用。
第1至6位的系统,或多或少对鱼缸有酸化的倾向。不察觉,是因为缸水中的碱性alkalinity在秘密工作,有缓冲作用buffer。这是消耗碱性的。通常有足够的换水行动,碱性能够被补充,或鱼友自行保持着碱性。
五、比较贮存PO4的能力
储存力愈大,等于水中的含量便愈小。但只是暂时储存在沙粒表面,所有底沙系统都不会处理PO4,它会慢慢溶回水中,部分则被沙面,沙中的藻吸收。储存PO4功力榜:
1.充水层
2.厚底沙
3.薄底沙
4.底喉
5.反方向底喉
没此功能:沙樽,不铺沙。沙樽多数用硅沙,有说会放出diatom藻的养分silicate,有说不会。
充水层、厚底沙中的PO4含量,是会高出缸水中的很多。前者的pH比厚底沙高,令溶回水中的PO4较小,较慢。薄底沙比前两位薄,沙的数量较小,pH又较低,所以储存力较弱。底喉、反方向底喉水流快,部份PO4未粘到沙粒,已被冲走,因而储存力低。底喉之硝化作用低反方向底喉一级,pH高一点,所以排名第4。沙樽内的水流更快,pH最低。
六、比较打理麻烦度
1.最烦是底喉
要经常局部洗沙,因垃圾会被拉入沙层中。洗沙也能防止菌的生物膜把沙粒粘在一起,降底水流速度,及形成死位。久不久要清洗水泵,保持水速。
2.反方向底喉
一定要在水泵入水位,用棉来过滤垃圾,否则底部的沙会藏污。棉起码一周换一次。久不久要局部搅沙,防止沙粒黐在一起,及清洗水泵。
3.沙樽
一定要在水泵入水位,用棉来过滤垃圾。棉,起码一周换一次。有棉便不用洗沙。
久不久要清洗水泵。
4.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成熟后,若正确运作,沙中的垃圾是不会过量的,甚至非常小,所以不须洗沙。这行动反而会伤害到沙中的小虫,小动物等。太多藻长在沙面,会减弱扩散作用,要清除。日子久了,沙粒也有黐在一起的机会,那就局部搅沙。这情况不常发生。
5.不铺沙就只须久不久吸缸底垃圾。
无论缸底有没有铺沙,都要有足够的清洁队,如虾、蟹、海星等;水流够的话,垃圾有机会被吹起,被过滤系统滤去;有垃圾,要清除;不铺沙的缸底如果太多藻,有藏污功能。不太多,有吸废物功能。
系统升级
以氧为首。以扩散作用为重心的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缸水中的含氧量,与沙中的含氧量,两者的差别越大,便越有potential difference,扩散作用会越佳,系统的效率便越出色。我们不能控制沙里的氧量,但能使水中的尽量高,来拉阔它们的距离。
用水泵为重心的底喉,反方向底喉,沙樽,如果缸水有充足氧的话,泵去系统的水,也会够氧,功能因而升值。
要注意关灯后,藻、共生藻、植物都会消耗氧,珊瑚数目爆棚的鱼缸为甚。我们建的各种底沙系统工厂,当然要它24小时也在最高状态。任何时候,尽力保持约7ppm的氧量。设备一些晚上才开动的水,气泵能帮一臂,泵不怕会增热,因灯已关。水温高时,水的含氧量会下降,应留意,不要使夏天时,底沙系统的功能打了折扣。
沙樽的水泵,如用会喷气的泵,有升级效能。要小心调校喷气量。把喷气量从零,慢慢调大,硝化作用的效率会随之而逐渐增加。但调大至某一个位,再调大喷气量,效率反而会随之而逐渐减低。理由是喷气量多了,使泵水量下降;及太多水泡阻碍水流等。调校喷气量,硝化作用的反应不会实时变更,应慢慢观察。不要把先经其他硝化系统(例如滤桶)的水,驳去沙樽,因先前的器材已把氧用了很多。
沙樽、反方向底喉的水泵,其入水位应低于缸水水面的2寸,或以上。因上2寸的缸水中,含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把它们泵入系统中,便会刺激处理有机化合物的菌的生长,它们会霸占了硝化菌的居所,和氧,也会使系统内变得太酸,影响硝化作用。上2寸的缸水,最好是泵到专负责处理有机化合物的器材,如化氮器和活性碳。相反,底喉的出水位则越近水面越好,因打出的涟漪,有增加水中氧量之力,也能使CO2升空,降底酸性。
充水层的充水层底架,在黑暗环境下,会奏出最高效能的化NO3工作〔Bob Goemans,2000〕。如果在鱼缸玻璃的下方,见到充水层底架内的空间,那就不是黑暗环境了。此底架可以打做得比鱼缸的长,阔,各短半至1寸,那样铺下的沙,便能包围底架的四边。也要留意缸的底部是否透光。
种植有根而局部生长于水面上的植物,会令厚底沙的功能,全方位地升级,请参巧 dsb厚底沙的缺陷and奇妙破解理论一文。
沙中与水中pH的差别,也会影响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的扩散作用。本来差别越大越佳,但我们不能把水中的pH尽情提升,唯有力保不跌穿8.2-8.4。也要注意不开灯时段的pH下降,珊瑚数目爆棚的鱼缸为甚。
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约一年一次活化沙行动——加些新活沙,活石,希望补回沙中死了的小虫,小动物等。反方向底喉、底喉、充水层、厚底沙、薄底沙的效能,与沙面的外露面积成正比。不要放置太多活石,珊瑚在沙面。
停电又如何
没电,便没有水流、灯、气泵等充氧功能。氧不再供应到缸水,但饲养的生物,硝化菌等菌,却是继续吸氧的。氧的消耗,以高密度鱼缸为甚,应加派一个干电池气泵。但就算有此器材,反方向底喉、底喉的底部,氧气是鞭长莫及的,那处的硝化菌会先钉盖。时间太久,或有可能产生毒素,比如H2S。长时间停电后,要留意水质,作换水之准备。
沙樽一停电,便与缸水隔绝,因而硝化菌等菌不会跟缸内生物抢氧。只是樽内的菌,会受缺氧之苦得比其他底沙系统快,全体受影响,而不是两种底喉的局部。有可能产生较大量的毒素,如H2S。如早知将会停电,就关其泵,开其上盖,放入气石。
沙粒的溶解
假设装置正确,打理得好,长线最大的问题是沙粒的溶解。Aragonite 沙在低过pH8.2便开始溶化,其他钙沙,如calcite低过约pH7.8才溶。沙的溶解是慢的,长线才会发觉底沙系统变薄了,导致功能弱了。除充水层外,其他系统只须保补沙粒便成。不过不要一次过加太多沙,这会使沙中的原居民突然住低一层,会影响沙层的各区。分开几次,薄薄的遂层遂层地加,或遂个地段加便大吉大利了。
充水层最烦是在沙层中,设有网,因而使你加沙时,只加到网上的。网下的沙慢慢降底,会出现细波大胸围现象——离罩。解决锦囊是在网下的,不用Aragonite 沙,以减低溶化速度;不用网。但不能养中度或以上的翻沙、钻沙动物;用Aragonite 沙,就不要加太多strontium微量元素,它会加速溶化度。讲究的话,calcite沙也分为高含镁量沙(HMC),及低含镁量沙(LMC)。后者溶得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