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朴散为器与大制不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理解

(2020-11-03 11:05:39)
标签:

文化

时评

历史

教育

it

分类: 和解《老子》
朴散为器与大制不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和解】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的淳朴本真状态。(以上摘自网络)
        “朴散则为器”的解读历来有很多不同,特别是朴字,各种解读差异很大。复归于朴的朴,是自然本真的意思。朴散为器的朴,应与之吻合。“朴”还是“本质特性”之义,如木,所有的木都有共同的本质特性,本质特性是道赋予万物的,与万物与生俱来,其中包括有大属性即共性,也包括各自的个性。比如不同的树,都可以成为木,虽然木有不同,但都是木这个属性,这是大属性。同时,树又有桦树、樟树等等,这是它们的小属性。另外,每颗树还有不同的大小、形态等等,又是更小的个性。再说木,都是木,又可以做成不同的器具,如桌椅板凳,相同的属性又变成了不同的器具,这就是“朴散为器”。就是说万事万物既有一定的共性(本质的大属性),又有各自的个性。用相同的属性做成不同功能的器具,其作用是不同的。圣人能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性(个性),并能合理使用各类器,就能成为官长。特别是好的领导,能用人之长,安排合适的人在最适合的位置,发挥最好的效用,这才是好官长。所以接着说的“大制不割”,是针对前面的“朴散则为器”,特长分得越细,担当的面越窄、越专,只能成为“器”。大的制作不能割裂得太细,用来形容人,就是:要担当大面,就需要有大格局之人。

注:忒:差,错。 

朴散为器与大制不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