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新贴 纪念沈守梅
(2012-07-09 19:13: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听书随笔 |
沈守梅的『宏碧缘』
断断续续地将评话老艺人沈守梅的『宏碧缘』听到了大破四杰村,记得过去看到过文献资料,前辈南派武生李如春在天津献演京剧『四杰村』,曾轰动津门,也是南派京剧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关布景给北方的京剧迷带来了好奇吧,不过南派艺术家的武打技艺却是令人折服的。
沈守梅的书并不是十分精彩但是绝对耐听,我曾在写评话艺人的其他文章中提出沈守梅的说书不怎么起脚色,说的色彩非常得浓,不过,听过这50回『宏碧缘』的朋友,还是对他的“阎王票子”胡二的出场的那种奇怪的声音留下深刻印象,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种脚色的表演方式之一。一部书,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它成功的一面,沈守梅的胡二,绝对不比张鸿声的胡大海形象来的差,都是先声夺人耳,一听就让人知道是谁出场,这就是人物的成功之处。沈守梅的书书理非常清楚,交待的事情和前面种下的根,一定都会在后面都说清楚,没有留下尾巴而让听众犯糊,有些地方其实听众也就是听过算过,沈守梅还是把后面的事情和前面的相关并已经在前面交待过的情况给人们一个了断,这一点很不容易,那么长一部书,而且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有那么错综复杂(对我来讲比较复杂,因为我听书不怎么注意细节,还是比较喜欢听弹词的唱),沈守梅却都一一交待得那么清楚,这在他们那个时代是对艺人的起码要求,人人都应该做到的,对于现在只做15天的所谓长篇书目的新艺术家来讲,那么长的书,是不是会说得到了后面忘了前面?我看极有可能的。一部书的成功,凝聚了几代艺术家的心血,并不是靠自己还很肤浅的认识和一点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大动筋骨来改变,使得它面目全非的。
盗也有道,胡二的“阎王票子”并不随便妄动人命,所以只有在大破四杰村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弟兄清除强硬对手时才出手,而且只有三镖,决不滥用,是说书人的成功塑造也罢,是当时的侠盗真的并不草菅人命也罢,一种正义的形象和力量,始终惯穿者整个一部书里。鲍自安的形象也在大破四杰村的时候得到了升华,面对二百多万两四杰村的地下宝藏,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尽数交给狄仁杰王爷,那份气派和大度,就是做大事业的英雄手笔,本事的高低还在其次,主要的是他能够领袖群伦,一定有他的令人折服的德行吧,江湖上这就是一种侠义。
整部『宏碧缘』书对于花碧莲没有怎么用心去塑造,所以这是一个弱点,既然叫『宏碧缘』,主要还是把目光对着男主角骆宏勋,对于花碧莲的形象塑造一直要等到在后段书『血溅鸳鸯湖』(即『大闹嘉兴府』)才有很多有血有肉的描写,所以沈守梅的侄子兼徒弟沈友梅曾说,『宏碧缘』的真正展开,应该是从『大闹嘉兴府』开始的,也许不无道理,骆家祖传的玉器绿牡丹作为姻缘的聘物,也非后来的吴新伯所说绿牡丹是御花园中开了绿牡丹,太平公主起心夺皇位的故事,其实吴新伯有心将家传的书说好,也省得他画虎不成反类犬,从沈守梅那里学了『绿牡丹』,又不老老实实地继承师传,不知道他的这个年纪,还一事无成,对得起顾宏伯的栽培?怎么向望子成龙的吴君玉有所交待,胡编乱窜沈守梅的书目,恐怕更对不起沈先生的了。
沈家叔侄两代为我们留下了两部『绿牡丹』书的『宏碧缘』和『血溅鸳鸯湖』,总算没有将传统长篇书目的『绿牡丹』殒灭在时代的长河里,这对我们喜爱苏州评弹艺术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值得庆贺的事情。
200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