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下载朋友给我的评弹节目的同时,随意翻出过去拿的一些非评弹节目的视频,其中一段名家名段任你点的上海栏目,介绍了越剧男小生徐标新的唱腔和做功,原来是新出现的陆锦花流派的继承人,几十年没有注目上海的戏剧舞台了,脑子里残留的都是老的回忆,对于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新人,大多都不熟悉,包括评弹新秀也是,很多情况之下是随着朋友们的点点戳戳开始注目并了解一些情况的。
越剧以女子越剧闻名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了,最早的绍兴滴笃班和其他剧种一样,也都是男子的世界,我们所知道的那些为我们留下流派唱腔、记录越剧辉煌的那些女子越剧的师傅,很多都是男的。江南(包孕吴越)的戏曲那种纤丽细腻传情的风格,看来女子来扮演那些风流倜傥的人物,恐怕也最传神。前辈越剧留下的小生流派遗产中,有不少是我比较喜欢的,比如「尹派」、「陆派」和「毕派」。徐标新所学的「陆派」更是以潇洒儒雅,含蓄大方的风格闻名舞台,是越剧小生流派中的奇葩,和「毕派」一样,属于年轻的流派唱腔。
越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培养了一批男小生,名气很大,成就低微,至少我就是和当年很多上海的越剧爱好者一样,不看好他们,记得当年有三个人比较有名,那就是学范瑞娟的史济华、学徐玉兰的刘觉,另外一个张国华应该不属于标题讨论的范畴,因为是老生,但是也就这么三个人,也把他的名字提一下。算起来他们可以说是越剧男演员的第一代人,我所喜欢的京剧老生「言派」传人言兴朋,据说也跟徐玉兰学过越剧小生,当时名唤“言一青”,怪不得他的老生唱腔中有高亢的小生味道,原来来自于唱越剧时的练声吧。
文革之后的越剧舞台出现了赵志刚,可以说他是“越剧王子”,当年学唱尹桂芳,挑大梁演出了很多尹派的剧目,什么《沙漠王子》、《浪荡子》等等,《浪荡子》里面的《叹钟点》非常精彩,我能够清晰地记得当年赵志刚所唱的那“耳听得一点(啊)钟,钟声敲醒我浪子梦。往事历历在眼前,提起往事我泪掷胸,爱读书勤用功,自小是个好孩童,青梅竹马有伴侣,琴妹妹与我是爱相共……”。赵志刚的出现让人们几乎忘记了《祥林嫂》中的贺老六(史济华)、西厢记里面的张生(刘觉),尤其是那个拗腔拗调的刘觉,他的「徐派」非常别扭。
其实和赵志刚同时代的上海越剧还有一位「陆派」的传承者许杰,名气一直没有响出来。女子「陆派」的传人曹银娣非常漂亮,原先她和金美芳一起都是学徐玉兰的,好像上海越剧院组团去香港演出,「徐派」传人二选一,结果促成了曹银娣转学了「陆派」,相比之下也许金美芳的「徐派」唱得好,不过金的长相一定没有曹亮丽。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徐标新的扮相一点都看不出是男小生,好像长着一付“女孩子的男相”,演绎越剧小生,恰到好处。
现在的徐标新,是不是类同于评弹界的高博文?也是东方之星,也有嘉华年的演唱会,个人举办过三次专场。昨晚意外地听到他挖掘整新的陆锦花早年的越剧开篇《宝玉夜探》,唱词竟然和弹词开篇同,久违的「陆派」唱腔,在我耳朵里听来,竟然那么舒服,这个人好像天生是应该上越剧小生的,据栏目主持人介绍徐标新原来是唱锡剧的,十年前转向越剧,真不容易,如果说锡剧演员转向沪剧,还情有可原,毕竟锡剧沪剧都是来自苏州的西乡调、东乡调的向外发展而形成的,木本水源应该是一个老祖宗。不过最后还是让我听到了徐标新演唱的沪剧片断《龙凤花烛》,和他配戏的那个郭懋什么的,杨飞飞的调子那么好,又是一个新的发现。
2011/12/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