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的风采
记不得上海评弹团的那个著名的长中篇评弹『林冲』的『血溅山神庙』是那几个在说?如果凭想象是不是刘天韵、蒋月泉和周云瑞三位先生?前不久听张振华、赵开生和江肇焜三位先生的同样书目的演绎,味道又有所不同。张振华的加盟,林冲的英雄气概在张振华那种非常拎神的说表之下,较之过去的版本,更加显得突出。蒋月泉塑造的林冲,有一种英雄末路的落拓感,那种徒遭巨变的沧桑,一份难以察觉的书卷,这是不是作为老朋友的陈灵犀应蒋月泉的请求,为他加编了一段『酒店』的唱词所带来的余韵?那是一种“凄凉岁月奈何天”的宿命!艺术要有震撼人心的魅力,于弹词,莫过于唱了,所以唱功好的演员,就占了三分便宜。张振华先生则不然,他的艺术特点就是在于“火爆”之功,往往凭他的眼神和手面,配合他那“精、气、神”十足的说表来打动听众,殊途同归,人们把他的艺术归纳为“小书大说”,同样震撼人心。张振华的唱并不是他的长项,不等于说他的家生不好,曾经听过他和老搭档庄凤珠翻串上下手说的那段『杨八姐』长篇中八姐在番邦比武招亲的那回书中,张振华为庄凤珠所唱「琴调」所托的琵琶,还是给人留下娴熟精湛的印象,说、噱、弹、唱、演五技中张振华有四技堪称一流,自然有名家响档的风采。
“倪庞档”的『珍珠塔』
倪萍倩读过书有文化,这对于他能够说好『珍珠塔』一书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现在正在享受的那20多回前『珍珠塔』是他和庞学卿1985年的录音。距他们初次合作的1935年刚巧半个世纪,两位老人家的年纪在当时倪萍倩先生71岁,庞学卿先生69岁,艺术上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表演上也是绚烂归于平淡,听庞学卿的琵琶伴奏,也是可以听得出没有花俏和喧哗,没有听过他们俩1935年的演出情况,当时他们以初生牛犊之猛威,博得书坛“小沈薛”的名头,自然是有他们的长处,也足见听客对『珍珠塔』一书的喜爱。倪萍倩的说表清脱卷气,所唱也流畅明快;庞学卿的人物诙谐,语言幽默,弹唱的「薛调」有乃师薛筱卿的神韵,不刻求喷口劲道,自有一番洒脱之气,听来舒坦。我有庞学卿、刘敏师徒的『珍珠塔』选曲『方卿见娘』,惜乎还在磁带里没有做出文件来,前些年还起劲将自己保留的一些老东西做出来和朋友交流过,后来就变成一方收取,所以时间一长,连怎么做资料的方法都忘记得一干二净了,那是庞学卿八十年代中叶在上海的现场录音,唱法上因为是上手,和这部长篇前『珍珠塔』的演唱风格又略有不同。
(未完待续)
2007/01/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