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59947006jw1exgrqpwvjhj20ku0fmgmq.jpg
“很多渴望已久却迟迟未发生的事情,是此时的我们不敢让其实现的梦想”。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随口说出了这句感慨。比如,有的女孩遇到了特别倾心的好男人,反而会远远躲开——因为她们不敢相信对方会看上自己,为了不受伤害,所以干脆放弃。
有时候,一些人对于成功的态度,也是这样。
为朋友喝彩的那个“小玉”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位叫橙橙的姑娘。很多年以前,她在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女性杂志做编辑。当时我很喜欢在工作的间隙接到她的电话,一是因为她的声音实在好听,二是每一次她给出的选题都很能勾引起我的表达欲。总之一直合作得很愉快。
再后来,大概是认识她的第二年年末,那家杂志社发福利,邀请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位作者和编辑部一同港澳游。见面那天,她很主动地过来邀请和我同屋,我自然也欣然答应了。唯一令我奇怪的是,这出发的一路上,她给我的感觉,始终有些闷闷不乐,完全不像外出旅行的放松感。
直到落脚之后的第二夜,谜底才被揭开。
“茉茉姐,我想问你一个很私人的事情,可以吗?”
原来,当时的她的确处在一个巨大的困扰之中:就在这次旅行出发之前,他们单位的大领导单独找她谈过话,告诉她,这本杂志的办公室主任,转年一开春就要离职,而领导层初步讨论之后,决定不再到市场上去挖人,而是直接把她升职到这个位子之上,让她提前知道这一点,也可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这应该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之前她偶尔也幻想过自己将来某天可以升职加薪。但是,令橙橙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接下来的一连好几天里,她竟然一丝一毫都没有感到开心或兴奋;相反,却莫名其妙地一天比一天焦虑起来,总觉得会有什么非常不好的事情发生。
“听起来,好像,的确会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发生啊!”
靠在酒店超大、超柔软的枕头上,我听完了她一连串可怕的自由联想,试着替她做了一点点的总结:“似乎,在你可以预见到的未来里,同事们会因此对你产生巨大的意见,甚至还会故意不配合你的工作,让你难堪;而一向器重你的大领导,也会很快就发现你的能力有限,实际上并不能胜任这一次的升职。”
“对啊,对啊,本来就这样啊!”小姑娘对着我连连撇嘴。
“所以,你们大领导就是一个超级大白痴,这么多年来,都没看出你的真实水平?”
当时的我之所以要用这样一句玩笑话来搪塞,是因为毕竟和她见面不过两天,我也不确定应该把这样一个问题,点破到哪一个程度才合适。最近身边又接连遇到好几个类似的事情,让我不禁感慨:其实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的心中,都藏着这样一种对于成功(或者说“愿望实现”)的深层恐惧:似乎每当我们靠近心中的梦想一小步,就一定会因此遭受到身边人的无情打击。
所以橙橙才会在那次旅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在最后一次和我夜聊之中说起:“动画片里我最喜欢《小丸子》了。那里面的小丸子有一个叫做小玉的好朋友,她特别好。每次小丸子表现好的时候,她都会在一旁好开心、好开心地替她鼓掌,还会很大声地说‘小丸子你好——棒——哟——’”
“那你呢?你小时候的好朋友,会为你的成功开心鼓掌吗?”
“小时候的事情我想不起来了,我只记得我妈妈经常提醒我说,越是得意的时候,越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这种时候本来就够招人恨了。”
为什么要放弃更好的
第二个逃避成功的主人公,名字叫小雯,是我从中学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好朋友。
十一放大假,我回家乡参加同学聚会,正好就遇上了挺着大肚子的她。吃吃喝喝之后,她突然提出,想和我单独找个咖啡厅叙叙旧。
也许是太久没有和人说起心里话了,一开场,她的坦诚就把我吓了一大跳:“茉茉,这件事,也许我只能跟你说了,因为从小到大,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就只有你会觉得任何胡思乱想都可以。”然后,她言简意赅地对我说,她之所以会选择要孩子,就是因为她感到自己的事业,实在是进展得太顺利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我的这位老同学,三年前还只是在我家乡的供暖公司安安稳稳地做着普通文员的工作。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她被我们的另外一位老同学忽悠着辞了职,一同创业做起了绿植出租的生意。开始只是图个自由,想着不必天天看老板的脸色,没想着后来就越做越顺,接连和当地的好几家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盈利也越来越可观。
然而,接下来,就在今年春天杨柳发芽的时候,小雯却突然在电话里跟我说“疯狂地想要生孩子”。搞得我很吃惊,为什么偏偏要在事业直线上升的时候要孩子?但她只是回答说:“管他呢,反正就是在外面看见别人抱着孩子,我就特别痒痒。”
等到半年之后和我的这次见面,如愿怀孕的她并没有一个幸福孕妇的模样,反而一脸冷静地对我说:“现在我倒觉得,我其实就是害怕自己在事业上跑得太野,所以才那么想要生个孩子,把自己捆住。”
听到这里,我突然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雯一直没说出口的东西是什么——她还是害怕自己会因为太过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而得到老天的惩罚,会遭受到这个时代对于各位女强人的诅咒。
哪怕,她今天所谓的这点“成功”,不过就是刚开始比她的老公收入高出来一点点。
而这样的一个心结,早在十多年前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小雯就经历过一次。我还记得当时她悄悄流着眼泪告诉我,她拒绝了对她很有好感的阿南,其实她自己对对方也很有好感。原因很简单,当时阿南高考只上了三本线,估计将来的就业前途不会比小雯更好。
“茉茉,你是知道的,我不怕过苦日子,但我真的害怕果真如此,我就会变得和我妈妈一样,必须要为了不让我爸爸生气,而放弃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生活。”那个时候,小雯的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更轻松也更挣钱的新工作,却因为经常要到南方出差进货,就被她爸爸严厉阻止,甚至为此整天躺在床上不刷牙不洗脸不下地,大咧咧地耍赖皮:“行啊,就你有本事挣钱去!好啊,那我也不用上班了,等着你养我!”
好吧,这么多年过去了,真希望小雯有一天可以看清:我们的命运,也许可以和曾经的父母不一样。
被赞赏和被偏爱也会让人恐惧
一连讲了两个故事,绝对不是想要鼓励大家都要去职场拼杀。绝对不是。相反,我一直认为,在这个强调竞争、强调拼搏进取的时代,很多朋友可以在职场上做到让自己适可而止,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生智慧。
只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很多看起来相似的外在行动,在不同行动者的内心中,却是完全出自于相反的考虑或动机。比如橙橙和小雯的这种对于成功,对于更好的职业发展的逃避,并不是出于她们对工作生活的整体权衡,仅仅是因为心中隐藏了太多莫名的恐惧——在他们看来,伴随成功所一同到访的,并不是亲朋好友的微笑和祝福,而是身边人的无情攻击。
谈起“对成功的恐惧”这个话题,心理学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样的一种恐惧,常常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不加选择地铭刻到了无意识的世界里,以至于,很多当事者成年以后,每每接触到类似的情景,就会瞬间进入一种逃避的惯性之中,再也没有心力再去运用清醒的头脑去辨析,自己是否真的面临危险,是否完全没有力量去抵抗可能(很多时候是不可能)发生的攻击或伤害。
最常见的例子,发生在多子女的家庭之中。大家不难想象,学业成绩优良的小孩子,常常会得到父母的赞赏和偏爱,同时也很容易发现其他的兄弟姐妹正在角落里恨恨地盯着自己,进而感到严重的内疚和不安。而类似的这种焦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有时就会让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仍然不敢让自己太过优秀。
去靠近那些内心向往的事情吧
有很多朋友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有那么巨大?我的回答就是:因为作用时间长,多次重复。
任何一个观点、信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我们还是一个几乎不和外界发生关系的小朋友的时候,就一百遍两百遍地灌输到我们的头脑和内心之中,那么我们还能有多大的能耐,去分析和判断它们究竟是不是真实?到底有没有道理?就像有些小朋友很怕毛毛虫,可是他本人并没有被毛毛虫伤害过,但是他们的妈妈一看见毛毛虫就尖叫。
所以,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对痛苦者本人,恰恰能够起到很宝贵的提示作用。这些痛苦也许可以帮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正在悄悄发生。
比如当年的橙橙,如果可以顺着升职所带给她的焦虑去追溯,也许就会发现自己仅仅是习惯了按照母亲对于其他人的负面印象去惯性思考。而如今小雯的遗憾,也正在带领她去面对 “也许可以活得和妈妈当年不一样”这个事实?
当然,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小雯,是否会因为在事业上付出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引起先生的不满,甚至更多的家庭矛盾?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此:我们,每一个可能和小雯一样,正在被内心的某个情结所束缚的人们,为什么不开口,去问一问身边的那个人:你是否愿意,看到我为自己内心向往的事情做出努力呢?
是的,我不能否定对方可能说“NO”。
但是,人家也很可能说 “YES” 啊!
我们还有一半的胜算,不是吗?
这些年来,我看过的、听过的故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如果我们的生活,仅仅是被自己头脑里的各种“想象” 所限制和束缚,那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一种人生。那些太早就对自己向往的生活说“放弃”的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有可能,你误会了身边那些本来想要好好替你庆祝的,十分关心你梦想的人们。
(正文完)
茉茉说:
这篇文章中的两个故事,都是我虚构的,是虚构的,是虚构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然后,就一定有人会推测,嗯哼,所以,它们一定是真实的,哈哈哈。
十一前到“十分心理”录节目,其中一个话题就是“成功恐惧”。那天小屋姐姐讲得很动情,让我也很感动,回来以后就写了这个。
遗憾的是,因为文章发在《中国青年报》,所以本文的解析部分,并没有做得十分深入。实际上,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对我们的成功诅咒最大的人,常常是个性特质比较自恋的父母。
自恋的父母当然希望(甚至会要求)孩子成功,但那种“成功”必须是由他们,而不是由孩子自己来定义的。所以,生活中,他们常常隐晦地要求孩子“优秀到令我脸上有光,但同时,又不可以优秀到令我感受到失去控制”。
比如,一个孩子出自一个看重英文成绩的家庭,那么,当他在学校中的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回家以后,通常就无法获得“小玉一般”由衷的掌声,甚至,还会被妈妈批评“为什么要做那些没用的事情!”
“我是不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悲哀,生活中远远要比“不敢成功”更常见,也更令我们遗憾。
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帮我转发哈~
“很多渴望已久却迟迟未发生的事情,是此时的我们不敢让其实现的梦想”。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随口说出了这句感慨。比如,有的女孩遇到了特别倾心的好男人,反而会远远躲开——因为她们不敢相信对方会看上自己,为了不受伤害,所以干脆放弃。
有时候,一些人对于成功的态度,也是这样。
为朋友喝彩的那个“小玉”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位叫橙橙的姑娘。很多年以前,她在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女性杂志做编辑。当时我很喜欢在工作的间隙接到她的电话,一是因为她的声音实在好听,二是每一次她给出的选题都很能勾引起我的表达欲。总之一直合作得很愉快。
再后来,大概是认识她的第二年年末,那家杂志社发福利,邀请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位作者和编辑部一同港澳游。见面那天,她很主动地过来邀请和我同屋,我自然也欣然答应了。唯一令我奇怪的是,这出发的一路上,她给我的感觉,始终有些闷闷不乐,完全不像外出旅行的放松感。
直到落脚之后的第二夜,谜底才被揭开。
“茉茉姐,我想问你一个很私人的事情,可以吗?”
这应该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之前她偶尔也幻想过自己将来某天可以升职加薪。但是,令橙橙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接下来的一连好几天里,她竟然一丝一毫都没有感到开心或兴奋;相反,却莫名其妙地一天比一天焦虑起来,总觉得会有什么非常不好的事情发生。
“听起来,好像,的确会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发生啊!”
靠在酒店超大、超柔软的枕头上,我听完了她一连串可怕的自由联想,试着替她做了一点点的总结:“似乎,在你可以预见到的未来里,同事们会因此对你产生巨大的意见,甚至还会故意不配合你的工作,让你难堪;而一向器重你的大领导,也会很快就发现你的能力有限,实际上并不能胜任这一次的升职。”
“对啊,对啊,本来就这样啊!”小姑娘对着我连连撇嘴。
“所以,你们大领导就是一个超级大白痴,这么多年来,都没看出你的真实水平?”
当时的我之所以要用这样一句玩笑话来搪塞,是因为毕竟和她见面不过两天,我也不确定应该把这样一个问题,点破到哪一个程度才合适。最近身边又接连遇到好几个类似的事情,让我不禁感慨:其实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的心中,都藏着这样一种对于成功(或者说“愿望实现”)的深层恐惧:似乎每当我们靠近心中的梦想一小步,就一定会因此遭受到身边人的无情打击。
所以橙橙才会在那次旅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在最后一次和我夜聊之中说起:“动画片里我最喜欢《小丸子》了。那里面的小丸子有一个叫做小玉的好朋友,她特别好。每次小丸子表现好的时候,她都会在一旁好开心、好开心地替她鼓掌,还会很大声地说
“那你呢?你小时候的好朋友,会为你的成功开心鼓掌吗?”
“小时候的事情我想不起来了,我只记得我妈妈经常提醒我说,越是得意的时候,越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这种时候本来就够招人恨了。”
为什么要放弃更好的
第二个逃避成功的主人公,名字叫小雯,是我从中学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好朋友。
十一放大假,我回家乡参加同学聚会,正好就遇上了挺着大肚子的她。吃吃喝喝之后,她突然提出,想和我单独找个咖啡厅叙叙旧。
也许是太久没有和人说起心里话了,一开场,她的坦诚就把我吓了一大跳:“茉茉,这件事,也许我只能跟你说了,因为从小到大,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就只有你会觉得任何胡思乱想都可以。”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我的这位老同学,三年前还只是在我家乡的供暖公司安安稳稳地做着普通文员的工作。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她被我们的另外一位老同学忽悠着辞了职,一同创业做起了绿植出租的生意。开始只是图个自由,想着不必天天看老板的脸色,没想着后来就越做越顺,接连和当地的好几家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盈利也越来越可观。
然而,接下来,就在今年春天杨柳发芽的时候,小雯却突然在电话里跟我说“疯狂地想要生孩子”。搞得我很吃惊,为什么偏偏要在事业直线上升的时候要孩子?但她只是回答说:“管他呢,反正就是在外面看见别人抱着孩子,我就特别痒痒。”
等到半年之后和我的这次见面,如愿怀孕的她并没有一个幸福孕妇的模样,反而一脸冷静地对我说:“现在我倒觉得,我其实就是害怕自己在事业上跑得太野,所以才那么想要生个孩子,把自己捆住。”
听到这里,我突然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雯一直没说出口的东西是什么——她还是害怕自己会因为太过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而得到老天的惩罚,会遭受到这个时代对于各位女强人的诅咒。
哪怕,她今天所谓的这点
而这样的一个心结,早在十多年前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小雯就经历过一次。我还记得当时她悄悄流着眼泪告诉我,她拒绝了对她很有好感的阿南,其实她自己对对方也很有好感。原因很简单,当时阿南高考只上了三本线,估计将来的就业前途不会比小雯更好。
“茉茉,你是知道的,我不怕过苦日子,但我真的害怕果真如此,我就会变得和我妈妈一样,必须要为了不让我爸爸生气,而放弃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生活。”那个时候,小雯的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更轻松也更挣钱的新工作,却因为经常要到南方出差进货,就被她爸爸严厉阻止,甚至为此整天躺在床上不刷牙不洗脸不下地,大咧咧地耍赖皮:“行啊,就你有本事挣钱去!好啊,那我也不用上班了,等着你养我!”
好吧,这么多年过去了,真希望小雯有一天可以看清:我们的命运,也许可以和曾经的父母不一样。
被赞赏和被偏爱也会让人恐惧
一连讲了两个故事,绝对不是想要鼓励大家都要去职场拼杀。绝对不是。相反,我一直认为,在这个强调竞争、强调拼搏进取的时代,很多朋友可以在职场上做到让自己适可而止,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生智慧。
只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很多看起来相似的外在行动,在不同行动者的内心中,却是完全出自于相反的考虑或动机。比如橙橙和小雯的这种对于成功,对于更好的职业发展的逃避,并不是出于她们对工作生活的整体权衡,仅仅是因为心中隐藏了太多莫名的恐惧——在他们看来,伴随成功所一同到访的,并不是亲朋好友的微笑和祝福,而是身边人的无情攻击。
谈起“对成功的恐惧”这个话题,心理学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样的一种恐惧,常常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不加选择地铭刻到了无意识的世界里,以至于,很多当事者成年以后,每每接触到类似的情景,就会瞬间进入一种逃避的惯性之中,再也没有心力再去运用清醒的头脑去辨析,自己是否真的面临危险,是否完全没有力量去抵抗可能(很多时候是不可能)发生的攻击或伤害。
最常见的例子,发生在多子女的家庭之中。大家不难想象,学业成绩优良的小孩子,常常会得到父母的赞赏和偏爱,同时也很容易发现其他的兄弟姐妹正在角落里恨恨地盯着自己,进而感到严重的内疚和不安。而类似的这种焦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有时就会让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仍然不敢让自己太过优秀。
去靠近那些内心向往的事情吧
有很多朋友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有那么巨大?我的回答就是:因为作用时间长,多次重复。
任何一个观点、信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我们还是一个几乎不和外界发生关系的小朋友的时候,就一百遍两百遍地灌输到我们的头脑和内心之中,那么我们还能有多大的能耐,去分析和判断它们究竟是不是真实?到底有没有道理?就像有些小朋友很怕毛毛虫,可是他本人并没有被毛毛虫伤害过,但是他们的妈妈一看见毛毛虫就尖叫。
所以,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对痛苦者本人,恰恰能够起到很宝贵的提示作用。这些痛苦也许可以帮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正在悄悄发生。
当然,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小雯,是否会因为在事业上付出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引起先生的不满,甚至更多的家庭矛盾?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此:我们,每一个可能和小雯一样,正在被内心的某个情结所束缚的人们,为什么不开口,去问一问身边的那个人:你是否愿意,看到我为自己内心向往的事情做出努力呢?
是的,我不能否定对方可能说
我们还有一半的胜算,不是吗?
这些年来,我看过的、听过的故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如果我们的生活,仅仅是被自己头脑里的各种
(正文完)
茉茉说:
这篇文章中的两个故事,都是我虚构的,是虚构的,是虚构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然后,就一定有人会推测,嗯哼,所以,它们一定是真实的,哈哈哈。
十一前到“十分心理”
遗憾的是,因为文章发在《中国青年报》,所以本文的解析部分,并没有做得十分深入。实际上,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对我们的成功诅咒最大的人,常常是个性特质比较自恋的父母。
自恋的父母当然希望(甚至会要求)孩子成功,但那种“成功”必须是由他们,而不是由孩子自己来定义的。所以,生活中,他们常常隐晦地要求孩子“优秀到令我脸上有光,但同时,又不可以优秀到令我感受到失去控制”。
比如,一个孩子出自一个看重英文成绩的家庭,那么,当他在学校中的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回家以后,通常就无法获得“小玉一般”由衷的掌声,甚至,还会被妈妈批评
“我是不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悲哀,生活中远远要比“不敢成功”更常见,也更令我们遗憾。
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帮我转发哈~
前一篇:亲爱的,我又不是你的操心老妈。
后一篇:那些擦肩而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