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刻,是我做了一个决定

(2015-06-03 18:33:59)
标签:

杂谈

http://ww1/large/59947006jw1esr31jciurj20ku0fpdh5.jpg
上周发了一篇《致各位睡前不玩手机会死星人》,然后就看见好几位朋友在微信、微博里转发(开心:)。但是,没想到大家转发的理由,居然是出奇地一致:好的,看完这篇我就关机。

当时茉茉就好想扑过去大喊:“不是,不是,不是这样的!”

这个方法不是这样用的。
很多酒鬼反反复复戒不掉酒,就是因为他们很喜欢这样说:“等喝完了这一杯,我就再也不喝了。”

结果呢?
喝完了一杯会想再喝下一杯。
同样,看完了一篇会想再看另一篇,直到你怎么刷屏页面都不再更新。
没有用的。

而正确的方法是——你可以看完任何一篇文章之后,问一下自己:“现在要不要关机?”
如果你做出的回答是 “是”,那么就在决定的这一刻,动手关机。

记住,关键就是:此、时、此、刻。
一定不是替未来的那个自己,决定到时候怎样去做。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看完一篇文章,读过一个笑话,憧憬过一件淘宝上的最新款的,任意一个时刻,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此时此刻,你想要关机去睡觉吗?
然后做出当下的决定,并且立刻开始行动。

昨天晚上,跟我们家兔子提到了这个小感悟,他也很赞同,并且也把他自己就归为经常会给未来做决定的哪一类。

这个倒是让我很吃惊。

其实,那天茉茉写那篇文字的时候,我这里感悟最深刻的地方,还真不是 “此时此刻”(可能这方面我平时就做得挺好的吧),而是有关 “我”,一个清晰的、有力的、有信心的、有能力承担每个选择之后的责任的、精神层面上高高大大的那个我。

三十岁以前,茉茉经常感觉自己的生活很被动,总是要在很多不得已的事情上花时间。
直到有一天诺诺跟我说:“不是这样的,你只是在 “很主动地” 选择了去被动而已。”
(诺诺,我爱死你了!)

举个例子来说,上周日下午,大兔希望我和他一起去看电影,但通常我会在那个时间练瑜伽。但我磨不过他,一心软,就跟他一起去了。结果呢,那天的片子果然不是很好看,而且还被电影院的冷气冻得差点感冒。

晚上的时候,我一边洗澡一边嘟嘴巴,心里抱怨兔子真的好烦人,看个电影还得拉着我来陪。
然后呢?
然后我甩了甩头发,对自己说:“不是这样的,当时是‘我’选择了不去做瑜伽,是‘我’选择了陪大兔去看电影。那是当时的我在完全自己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选择。”

可能很多人和茉茉以前一样,喜欢把自己各种各样不开心的原因,轻易推到别人或者命运的头上。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避免看到一个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正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小小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天生活的整体模样。

我们都喜欢抱怨父母干涉太多,却不愿意看到,是自己选择放弃了拒绝他们的意见;
我们都喜欢抱怨客户不好伺候,却不愿意看见,是自己选择去争取这样一个客户;
我们都喜欢抱怨养了孩子就少了很多时间去自己做喜欢的事,却不愿意看见,在此之前是我们自己选择去生养一个孩子。
如此等等。

总之,很多人喜欢类似的抱怨,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自己作为自己主人的那个 “主体我” 的存在,才总喜欢遇上不开心就动一动嘴巴,把自己的不幸完全推到别人的身上。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记住,关键的关键就是这两点:
一、此时此刻;二、是 “我”。

好了,觉得茉茉今天说的还有理,就转发一下吧。
慷慨打赏也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