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简单
(2014-01-12 12:36:29)
标签:
杂谈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
分类: 唧唧歪歪 |
早上一开电脑就看见迟叔叔调皮了,挖了个大坑让大家跳
——
——以上来自@迟毓凯的微博
我先不说观点,给大家一段真实咨询中的对话看看吧。
另,来访者是我,大家不用质疑我有关保密协议的问题。
……
p:
我之前居然在我家附近找到一个小教堂,小小的,我特别喜欢哪里的感觉……
t:
喜欢什么呢?
P:仰望吧。抬着头看那里玻璃拼花的窗户,感觉好像被什么神的光芒笼罩着……
t:
那你就经常去呗。一周去一次。
P:(笑)我又不是那么喜欢那里。
t: 不喜欢什么呢?
P:(愣一下)每当我看见那里的神职人员,就觉得特别别扭,总觉得他们未必是真的相信神灵,而只是混口饭吃什么的……
t:有的神职人员的工作动机不纯粹,这和你自己去仰望玻璃,好像没什么冲突啊。
p:也对。可是我一想到这里就感觉怪怪的,我好想挺不能接受这种冲突的。
t: 什么冲突?
P:说不清楚。或者我觉得特别美好的东西就不应该时常出现在生活中吧……(后续有一些自由联想)
大家说说我这个治疗师,应该归为什么流派的?
我觉得没法归。
至少这短短的对话里,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也有精神分析,整体感觉,也让我觉得挺人本的。
有必要吗?
我是说一定要寻踪归派地给自己一个根红苗壮吗?
很多时候,我都是感谢精神分析给了我一个最基本的做治疗的态度。
那就是,你我大家都一样,黑脸红脸都一样,高尚猥琐都一样,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至于什么技术、什么方法,
不同的治疗师,在面对不同的来访者,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都可以用,也都可以不用。
前两天看一份文献,谈的是“意识边缘”的话题,文章的作者认为,这是他们流派超越精神分析之处。
我倒是觉得也无所谓,因为在坚持认为自己是精神分析阵营里的许多治疗师也关注这一点。
接触过一些很牛的认知派大师,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就不喜欢和来访者“辩论”什么非理性情绪,反而会对来访者什么时候形成“这样独特的观点”感兴趣。
还有精神分析的治疗师,也可以完全不和来访者谈过去。
门户之争,没那么简单吧。
前一篇:我是坏人
后一篇:青春不常在,赶紧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