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Q&A:14个月的宝宝是否太叛逆

(2011-05-09 15:44:12)
标签:

孩子

叛逆

杂谈

14个月的宝宝有逆反心理吗

 

我的宝宝14个月,很健康,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他都是一刻不停的走啊看啊,他的好奇心很强,似乎所有的事物都会激发起他的好奇心,引得他去触摸。我开始的时候还很高兴,觉得好奇心强挺好的,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苦恼,因为在某些场所,小孩是不可以太自由的,比如诊所等可能给他带来危险的地方。我苦恼的是,现在他能走了,根本不听我的话,当我耐心的和他说这里不能碰,他仍然坚持去碰,不论我说多少次,都不能改变他的想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家的垃圾桶,几乎每天我都会和他说不能碰,很脏,会让他生病,可是他就是要去碰,打开盖子,去掏里面的东西,现在我发现,他一边看着我,一边去碰垃圾筒,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他很清楚我会说不行,可是他就是要做给我看,这让我觉的不可思议,难道这是逆反心理吗?可是他才14个月啊,我真的很头痛,垃圾筒我可以放到高处,可是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是我不能搬走的阿,比如说在公共场所的物品,唉,请问专家,他的这种行为是出于什么原因阿?我应该怎么引导和教育他才行啊?还有,他要做的事情,如果我强行制止,比如把他抱走,他就会大声尖叫。我的宝宝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Souslaneige

Souslaneige

你好。

14个月,转眼陪伴宝宝的成长一年有余,很辛苦吧?的确,养育一个活泼健康、又充满好奇心的宝宝,除了给我们带来许多为人父母的快乐,有时候也难免让我们感到一些担心——他们是那么弱、那么小,真怕他们受到各种不必要的伤害。

你问我孩子在这个年龄的探索行为是不是太过“叛逆”?我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叛逆”这个概念,更多是从养育者的角度出发。说白了,就是孩子“不听话了”,“有主意了”。面对孩子们的“叛逆”,很多家长感到不舒服,总觉得自己的好心被辜负,毕竟“我们管你,还不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也就很难去换个角度,去理解对于孩子们来讲,所谓“叛逆”,不过是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不再只想做个躲在父母身后的小乖乖,遇人遇事,开始想要依赖自己去理解、去判断、去管理自己了。

所以,不管是传说中“可怕的两岁”,还是洪水猛兽般的青春期,孩子和家长之间冲突的本质,就是两代人对于孩子自我负责能力的认识的不一致——孩子们总是感觉自己比实际情况要成熟,而家长们却认为他们的心智比实际情况要幼稚,担心如果凡事由着他们折腾,后果一定是他们承受不了的。

Souslaneige,你的宝宝似乎正在经历他的人生中第一次的自我探险,他想要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孔、耳朵和手指,去感受、接触、认识外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作为母亲,我们难免都会为此担心,也总是需要一些勇气,去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一些“健康的冒险”——让他在一个并非百分百安全的世界中逐渐获得自己的安全。

事实上,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天生就具有一些神奇的能力。当我们在一岁的前后逐渐掌握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开始了对外的探索,体内的免疫能力就已经要比以前躺在襁褓中的时候大大增强。所以,没有一个孩子需要完全无菌的生长环境,那样只会反而削弱他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谐相处的天赋。

具体到垃圾筒或医疗器械的问题,14个月的孩子是一定听不懂你的劝诫的,因为他们就是听不懂啊!而你想到的把垃圾桶放在高处,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剪子、刀子、杀虫剂等有伤害性的各个物品,暂时收置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让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环境中自由探索。

等到他们再长大一些,比如说再过14个月,等到他掌握了和别人通过言语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就可以示范他们如何使用、如何利用这些“危险物品”了。他们总是要先去接触、再去掌握如何使用垃圾桶的。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在孩子身边“主动”一些,积极发现那些方便孩子们自己探索的东西。如果孩子跟着你走进厨房,你就可以打盆水,或者揪块面团儿,让孩子细细玩弄。如果是到了诊所,你们也可以一起观察分诊台上的花朵和绿植。再不成,如果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无聊,你们一起唱唱儿歌,玩玩手指游戏也好啊。

这个大千世界无所不有,适合孩子们去积极探索的事物真的很多、很多。有没有想过,也许就是你对于各种危险物品的敏感,恰好在不经意间提示了孩子对它们的好奇。要记得,这么大的宝宝,听不懂你的语言,却十分擅长捕捉妈妈的眼光所到之处。

辛苦的新妈妈,发现美好是一件需要我们多多锻炼的能力,还好,我们可以和身边的小天使们一起耐心学习。

宫学萍

2011年初夏

本文来自心理月刊网站约稿,转载请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