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小药丸
(2011-02-17 11:01:59)
标签:
健康品死亡焦虑精神分析杂谈 |
我爱小药丸 (本文见《心理月刊》,转载请注明)
螺旋藻、大蒜油、番茄红素、西洋参片,还有必不可少的钙、铁、锌、硒、维生素……那些被我们急匆匆吞下肚子的,可不只是片片颗颗、花花绿绿的小药丸。
好友去云南旅行,给小曼带回一大包葛根粉,还特意趴在她耳边嘱咐说“这东西,对咱们女人,很补的!”
“一天不吃维生素,晚上睡觉都感觉不踏实。”和小曼一样,甘心被健康品绑架的人们,在每个城市中随处可见。大家的理由也都似乎很充分——你就承认了吧!毕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有谁敢说自己不是花钱买健康?美女安琪儿甚至为她的小药丸们,购置了一个相当“卡瓦伊”的小药盒,每到时间就有可爱的闹铃响起作提醒。那股认真劲儿,简直比小学生做作业还神圣。
做自己的好妈妈
心理学家并不都是和劝人花钱过不去。武汉子和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张培超就指出:“从象征意义上讲,营养品代表着一种浓缩的、无毒的、对自身有益的‘好’东西;服用营养品、健康品,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好像在象征的层面上,自己代替内心中的‘好妈妈’进行‘自我喂养’、‘自我哺育’。”
美貌、性、死亡焦虑
还有更多的小药丸,其中没有那么多的血泪故事,只是出于我们大家对衰老、对病痛、对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恐惧。
从仙丹到浓缩制剂
人类对于各式延缓衰老的灵丹妙药,强烈的渴求由来已久,最早大概都能追溯到太上老君那时候了。有研究者统计过,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共有 8 位皇帝死于服用仙丹,而最后一位死于仙丹的皇帝就是清朝的雍正。
如今,不同于古人把金石草术的坚实与柔脆和人身体质的健壮与虚弱建立联系,信息时代的我们,则选择将信奉的对象从神仙老道转移为实验室数据和化学符号。毕竟,科技的力量如此巨大,我们连火星都能登陆了,咋就不能破解小小一个长生不老之谜呢?
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像微积分那么简单,存在一个唯一的答案该有多好!据说,曾经有位超级大款向名医请教,这世间有没有永葆年轻的神药?多少钱?“有,”只见这位名医微微一笑,十分挑衅地反问道,“这药不贵,只是服用的方法十分麻烦,每天要用你十多个小时,你还要吗?”
也许所谓神药,无非就是好好吃饭睡觉。
只可惜太多人都习惯为健康签字买单,却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点时间。
见证:
“我只是信不过现代农业。”
每次回山东老家,我都觉得当地的农民,肯定比我们这些城里人活得健康。你想啊,本来只能结出半斤的土豆、地瓜,现在恨不得能长出5斤的量。所以我总感觉每天自己吃的是个“空饱”,肚子里转一圈,没留下太多好东西,净长肥肉了。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补充一些营养密集的东西,总比不补强。
“我宁可每周都吃西红柿。” 小蒙,女,27岁,硕士研究生二年级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以为反正做点什么就比什么都不做强。我听人说,西红柿皮晒干了可以作纤维素有助减肥,剩下的西红柿瓤,可以提纯了做番茄红素保护前列腺。那我还不如每周直接吃新鲜西红柿呢,还能顺便补充天然维生素。
[BOX] 如何你也是这样的人……
●
●
●
●